返回

第114章 剑老无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14章 剑老无芒 (第2/3页)

面。

    在他狐疑时,朱元璋也回应起了青年:“很快就到。”

    谈话间,那马车在已经宵禁的皇城道路上畅通无阻的行驶,由于道路宽阔且无行人,马车车速并不慢,只是一字时间便停在了一处地方。

    “你陪我下去,允熥你留下吧。”

    朱元璋对朱高煦招呼一声,又在起身时安抚住了旁边的青年。

    他那脱口而出的称呼,让朱高煦忍不住看向了那青年。

    “朱允熥……”

    看着比朱允炆小一两岁的朱允熥,朱高煦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他。

    若是要贴切点,恐怕称呼他为明初第一倒霉蛋才足够贴切。

    明明是嫡次子,然而母亲常氏的早亡让他多了一个新的娘亲。

    即便如此,他还有他的大哥朱雄英,大明真正的嫡长子。

    只可惜他的亲大哥也因病早亡,而本该由他继承的皇位,却因为他爹扶正吕氏,连带着将朱允炆一同扶正后,致使他从嫡二子变成了嫡三子。

    这样的局面,如果朱标选择他作为继承人的话,老朱也会选择他作为太孙,然而面对朱允熥和朱允炆,朱标的做法却是在蓝玉破北元于捕鱼儿海的这一年,将十岁的朱允熥册封他为郡王,提前宣告他出局。

    朱高煦不知道为什么朱标要这么做,也不知道那一年发生了什么,他只知道后续的几年里,蓝玉常常居功自傲,最后在朱标薨逝后遭到了清算。

    至于朱允熥,在朱标和蓝玉先后薨逝后,整个东宫便只剩下了他一个‘外人’。

    之后的事情,也就是朱允炆在老朱死后继位,封朱允熥为吴王,建藩杭州。

    只是不等他就藩,靖难之役便爆发,朱允熥就这样被困在南京四年。

    四年后朱棣入南京,在建文群臣的推举下继位,朱允熥被降封广泽王。

    待朱棣帝位稳固,朱允熥又被朱棣以不能匡辅其兄的罪名废为庶人,禁锢在凤阳。

    十五年后,当初打开南京城门的谷王朱橞又诈称蜀府崇阳王朱悦燇为建文君意图谋反,同年被囚禁在凤阳的朱允熥于是暴卒,年仅三十九岁。

    可以说,比较朱高煦自己,朱允熥的经历才能说得上不管怎么看都是必死的局面。

    朱允炆上位,哪怕没有削藩之举,没有靖难之役,以朱允熥那敏感的身份,恐怕也很难善终。

    朱棣上位,为了稳固帝位,朱允熥也很难善终。

    这么一看,朱高煦倒是很可怜他……

    “嗯?”感受到朱高煦那怜悯的目光,朱允熥略皱眉头,而正在下车的朱元璋也看向了朱高煦。

    察觉朱允熥的目光,朱高煦侧头躲过,随朱元璋一起下了马车。

    这是朱高煦时隔两个多月以来第一次出府军前卫的小院,与他被禁足前的景色不同,这条昏暗的小巷两侧堆满了积雪,仅有中间有一丈宽的青砖石路。

    朱元璋往前走去,朱高煦跟随他身后。

    爷孙二人走了不知道多远,期间一直没有说话,直到他们走出小巷,转入另一条小巷的时候,朱元璋才开口道:

    “近来南京城里,有许多人都在为伱说话,你知道有谁吗?”

    “孙儿不知道……”朱高煦确实不知道有谁在为自己说话,他能想到的也就只有自家大哥朱高炽,以及与朱棣相识的一些燕府旧人了。

    至于徐辉祖、李景隆等人,后者不必多说,前者尽管是自己的舅舅,但他现在人在云南,而且他在朝中势力不算大,即便想要发声也没有几个人响应。

    “淮西、浙东、江右和江东……”朱元璋说着,突然停顿一下:“你倒是牵扯出了不少人。”

    “孙儿可和他们没有什么瓜葛,甚至都没见过几面。”朱高煦没想到自己能牵扯那么多人,要知道他都没见过几个这些地方出身的文臣武官。

    “我知道……”朱元璋颔首,背负双手在前面走着,沉默了几个呼吸后才又道:

    “云南的事情你都知道,我也就不说了,他那看山点矿的本事,我不管是真是假,总之只要有把握,你都得绘图告诉爷爷。”

    “那是自然。”朱高煦不假思索的点头,心里却莫名发虚。

    在他心虚的时候,朱元璋侧头瞥了他一眼,又迅速收回目光,沉声道:

    “有人想要把你派出去,但庙堂上的人都希望你留下,你是怎么想的?”

    他这话说出,朱高煦愣了愣。

    他结合老朱所说的金银矿与诸派官员不想他离开的想法,朱高煦不难猜出诸派官员恐怕是想从他点出的矿山中获得一些利益。

    唐宋元明清……

    不管哪个朝代的士大夫,他们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主,朱高煦虽然不知道他们想用什么办法从自己身上获得利益,但他本能的不想与这些人打招呼。

    如果不是眼下的他还没确定傅友德和冯胜的生死,他早就如之前一样,着急离开南京了。

    至于老朱话里所指想让自己离开的人,朱高煦只能想到朱允炆、朱济熺和朱尚炳。

    眼下的局面,恐怕只有他们三个人才会希望自己离开南京。

    “回北平吗?”朱高煦思绪过后反问朱元璋,没有直接给出自己的答案。

    “去辽东的北边……”朱元璋顿了顿,而后接上:“吉林船厂。”

    “吉林船厂……”朱高煦愕然,他没想到朱允炆他们居然想让自己去吉林船厂。

    朱高煦的记忆力不能说过目不忘,但看过两三遍后便会记得很久,因此吉林船厂的情况他比谁都清楚。

    军匠一千三百七十七户,合计六千八百四十七口人,军马二百七十六匹,开垦田地两千八百七十六亩四分,职责是建造及维护吉林舟师的战船,同时承担联系女真诸部的责任。

    这样的一个地方,实力仅仅与内地的一个千户所差不多,而且由于管辖面积大,并且距离海西、东海等部女真较近,因此时常遭到不服管教的女真人劫掠。

    加上明初东北气温骤降,不复隋唐时期的温暖,因此能在那片土地耕种的作物仅有蜀黍(高粱)、小麦、大豆等作物。

    不仅如此,由于明初东北寒冷期长,所以当地种植出的作物收获时间都比后世要提前半个月乃至一个月,而提前收获就得面对亩产不足的问题。

    按照亦失哈的说法,开原以北的地方种植粮食,每亩只能收获七八十斤实粮,而养活一个人在没有足够副食品的情况下,起码要五百斤主粮。

    如此看来,那吉林船厂那不到三千亩地,也就能养活四五百口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