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33【勇敢些,夏洛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033【勇敢些,夏洛蒂】 (第2/3页)

角叫啥名字都不知道。是指挥停船的唐泰斯吗?还是急急忙忙划船凑上去的莫雷尔先生?这船长怎么这么逊?得脑膜炎原来会死的啊?怎么这么能唠叨?吗的到底要说啥啊?你还咬不咬人了?一定要等到日落才行啊?

    失望的叹了口气,合上书本。

    将《基督山伯爵》放回原位,呆呆站了一会,感觉没什么可看的,便想要回去了。可置身于这样一个琳琅满目全是书的环境中,就这样什么收获都没有就离开,感觉好不甘心。

    心里作为一个年近三十的大叔,曾经有很多名著,是想看而又不好意思看或者没有时间去看的,比如从小到大很好奇的《简·爱》。

    看看吧,但愿别让我失望。

    《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书的前几页和《基督山伯爵》一个尿性,冗长的作者介绍、创作背景和译本序。但是这个译本序内容却很明朗,很有趣,可以让人读下去,大致是同为女性、某种程度上内心有所共鸣的原因。

    “公元1846年,在英国北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一座牧师住宅二楼的窗前,坐着一个身材矮小、相貌平常的姑娘。在这座两层石屋的窗外,是一片了无生意的教堂墓地,墓地尽头是一望无际的长满石楠的荒原。窗前的姑娘正在奋笔疾书,用她的悲苦和怨愤、激情和想象,构建着一个既是内心也是外界、既是微观也是宏观的独特境界,叙述着一个朴实无话、真实感人的故事,塑造着一个生而不幸、历尽艰辛、敢于奋力抗争和顽强追求的倔强少女。一年后的1847年10月,姑娘写的这本书问世了。自那以后,迄今将近百余年来,社会在发展,生活在变化,价值标准在改变,文学潮流在更迭,而夏洛蒂·勃朗特写的这部《简·爱》,却从未受到过冷落,依然在世界各国盛行不衰,始终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喜爱,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本不朽之作。它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出版了几百种版本,发型了近亿册书籍,发表了上千种研究专著和文章,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文学现象。很显然,《简·爱》所以能经久盛行不衰,简·爱所以能一直活在人们中间,无疑有她的独到之处,必然有她的魅力所在。”

    前面的写作环境介绍的铺垫,让萌妮子恍然产生一种自己就是那个身材矮小、相貌平常的夏洛蒂的错觉,越是看到后面,越是感到浑身战栗。

    夏洛蒂出生在英国北部一个贫穷的乡村牧师之家,有五个姐弟妹妹。后来因为父亲工作的调动,全家八口人迁移到一个偏僻山村,在那座有八个房间的两层石砌牧师住宅里,她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迁移来这里的第二年,母亲因病去世。三年后,四姐妹相继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女儿的慈善学校——柯恩桥学校。这所学校就是《简·爱》中洛伍德学校的原型。正像小说中所写的那样,这所学校的教育方法粗暴冷酷,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直接摧毁了孩子们的健康。四姐妹入学后的第二年,斑疹伤寒和肺结核在该校流行,两位姐姐——玛利亚和伊丽莎白,都染上了肺结核,接回家后不久,相继离开了人世。夏洛蒂深受打击。做牧师的父亲急忙将她们接回家。此后五年中,姐妹兄弟四人就在姨妈和父亲的教养下学习、生活、写作,当然,她们最爱写作。

    15岁时,为了接受更正规的教育,夏洛蒂到离家60英里的罗海德的伍勒小姐学校读书,四年多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此后的五年中,她曾做家庭教师,但因不能忍受贵妇人、阔小姐对家庭教师的歧视和刻薄,放弃了这个职业。打算自办学校,为此于1842年初在姨母的资助下与艾米利一起去意大利进修法语和德语,同年11月,姨妈去世,姐妹俩回家奔丧。第二年年初,独自回到布鲁塞尔继续学习并兼教英语,在这期间,夏洛蒂深深迷恋上自己的老师——埃尔先生。

    这位老师的思想、谈吐、才学和对她的关心,都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