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7章 乱之根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17章 乱之根源 (第2/3页)

谢老五叔。」

    林如玉也道,「多谢老五叔。」

    渔老八和渔老九,都是渔老五的族亲。渔老五提醒沈戈不要上海盗船,在林如玉登上落滩岛后,出言提醒她不要登岛,后又提醒她天将降大雨,已是十分难得了。

    渔老五依旧板着一张皱纹纵横的老脸,只微微点头,便挑着担子走了。

    沈戈低声与林如玉道,「常州衙门渔税收得太重,渔民的日子不好过。常州外十三岛上,大半的渔门都干过海盗的勾当,渔老五年轻时也做过。在他们眼里,只抢货不杀人的算好人,抢货又杀人的才算是坏人。朝廷建了三台,但这不能根治乱的根源。」

    大夏朝堂混乱,一地官员掌控一方。若赶上好官,百姓可丰衣足食;若赶上横征暴敛的贪官,便是匪盗猖獗,民不聊生。朝廷也想着整顿吏治,所以建立了御史台、司隶台和谒者台三台,监察官员。上了马车后,林如玉才问沈戈,「你觉得乱的根源是什么?」

    沈戈直言,「选官之制。如果朝廷不改此制,早晚得出大乱子。」

    林如玉做孤儿那十七年里,学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她现在所在的大夏,不在中华五千年历史洪流之中,但经过比对后,林如玉发现大夏与华夏历史中的隋朝相当。只是,开创大夏朝的皇帝没有提出选官制度改革,大夏官员选拔的制度依旧是察举征辟制。

    选官制度的落后,致使官员结党营私,大夏朝底层百姓升迁无望,乱象百出。这乱象若不根治,不用安王造反,统一大江南北六十余年的大夏,也快分崩离析了。.

    此刻,看着少年稚气的沈戈严肃地说出「选官之制」时,林如玉仿若看到了一道光,又好似听到了一阵钟声,这种感觉无法言明,但她就是觉得这是一个信号。若干年后,林如玉再想起

    此刻,还忍不住心潮澎湃。

    此刻的林如玉盯着沈戈,认真问道,「这是东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