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章 孔子学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4章 孔子学城 (第2/3页)

赵、周、徐、张、吴八户聚居此地而得名。另一说法是古代黄河泛滥,此地仅余八户居民幸免于难,故名八集。”

    “黄河发大水这么厉害?”我惊呆了。

    “黄河夺淮河入海,史书上寥寥几字,背后可都是惨痛的灾难啊。”

    老李感叹,“我们苏北很多以泗字命名的地方,如江苏的泗阳、泗洪和淹没在洪泽湖底的泗州,安徽泗县,山东泗水等。”

    “这些地名都与一条名为泗水的河流有关,可现在许多人不知道泗水河在什么地方,在本地地图上也找不到泗水河。就是因为古代黄河泛滥,占道泗水河,直接把泗水河覆盖了。”

    “要知道泗水河曾经也是古代有名的大河,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长相思》就有提到: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可是黄河一泛滥,如今影子都看不到了。”

    一席话听的我心有余悸,深感古代黄河泛滥之灾的恐怖,难怪历朝历代都把治理黄河作为国家大事来抓。

    我接着问:“那现在这个孔子学城还在吗?”

    老李叹息说:“可惜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已经没有了。”

    “不过三庄有个夫子庙,倒是一直在的。”

    “这个三庄的夫子庙还有两个特殊的地方呢。”

    “全国所有文庙中,除山东曲阜大成殿有一尊孔子塑像外,就只有三庄夫子庙拥有孔夫子塑像。另外,其它地方的夫子庙都是在城市里,只有三庄夫子庙在城外郊野。”

    我问:“为什么它跟别的地方不一样呢?”

    原来我们这的夫子庙也建在县城的,明朝嘉靖时,皇帝颁下一道圣旨,要把天下夫子庙神像统统撤掉,改换木牌位。理由是塑像不规范,易损坏,且脱釉,有渎圣容。

    当时县令是儒生,十分敬重孔夫子,皇帝降旨,要撤夫子像,他心中不忍,但圣命难违。

    后来有一位老秀才朱勋(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十六世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