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六章 中秋诗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第十六章 中秋诗会! (第1/3页)

    却说辛弃疾到了江阴渡口接上所谓的上官,却是湖北京西制置使虞允文。

    原来朝廷遣使向金国议和,一意主和的宰相汤思退又想要放弃南宋掌控的唐、邓、海、泗四州。

    虞允文五次上疏力争,并拒绝放弃所辖的唐、邓二州。

    此举得罪了汤思退,汤思退大怒,诬称其“大言误国,以邀美名”,又假意请召他回朝,其实有排挤之意。

    于是虞允文交还印绶,乞请致仕,仍坚持认为不能放弃四州,此次来到江阴城,并非顺路,而是心情抑郁之下,来前线这边考察一番,以期找到说服皇帝的证据。

    一路过来,虞允文本不想与当地官员接触,避开了一些想要献媚的官员,当然,有些地方官知道虞允文得罪了右相汤思退,哪里需要虞允文去躲避,早早便避开了。

    辛弃疾在接到信息的时候知道是虞允文,心中却是大喜,哪里有避讳的想法,只想与虞允文多多亲近,毕竟辛弃疾也是个主战之人。

    虞允文见辛弃疾这般积极求见,也知道了辛弃疾给皇帝献了策,从一些渠道知道了辛弃疾的建言,也明白了辛弃疾的政治倾向,倒也没有可以避开。

    于是这两人便凑在了一起。

    这一见面便是相逢恨晚。

    这也难怪。

    辛弃疾是后世很多读书人的偶像,但他们却不知道,此时还有一个比辛弃疾还要猛的书生。

    这个书生便叫做虞允文。

    辛弃疾确实是文武全才,是将军中写词写得最好的人,是词人中最能打仗的猛人。

    但如果说他是南宋最会打仗的文人,虞允文第一个不服。

    要说整个南宋帝国最文武双全的人,真的轮不上辛弃疾,虞允文才是第一人。

    虞允文是一个典型的大器晚成的人,四十一岁才参加科举进入官场。

    比起那些少年天才来,虞允文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可就是这个老头子,却拯救了南宋。

    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统率金军主力越过淮河,进迫长江。

    两军接触之后,两淮前线宋军溃败,金军如入无人之境。

    十月,完颜亮自涡口渡淮河,淮东、淮西宋军后撤,朝廷君臣震恐。

    高宗令同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出督江、淮军事,虞允文为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负责协助叶义问抗敌。

    十一月,完颜亮领大军逼近采石。

    淮西主帅王权获罪免职,由大将李显忠接任,虞允文则被派往采石犒师。

    虞允文到采石后,见宋军萎靡不振,形势危急,于是亲自督师,向当时军心散漫的士兵说道:“若金军成功渡江,你们又能逃往哪里?我军控制着大江,若凭藉长江天险,为何不能于死里求生?何况朝廷养兵三十年,为什么诸位不能与敌血战以报效国家?”

    此话大大振奋了军心。

    他并随即把散处沿江各处无所统辖的军队迅速统合起来,以一万八千人的兵力与十五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结果大败金军,赢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