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57章 朱棣发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857章 朱棣发飙 (第2/3页)

朱棣陛下,所以他是不可能失败的。

    感受到了皇帝陛下的目光,杨士奇当即出列朗声奏道:“陛下,臣有本奏!”

    “盐法之设,其重在于足边,其要在于宽商,其本在于恤灶,其用在于惠民!”

    李弘壁这开篇第一句话,就述明了开中法的重要性。

    “盐制之立也,本在养灶,用在实边,要在通商不实边终不可以利用,不养灶终不可以生财,不屯田终不可以裕边需,不通商不塞贩终不可以足榷。”

    第二句话,再次强调,开中法不是为了捞银子谋利,而是为了通商实边养灶!

    仅仅只是这两句话,就成功打动了金忠、蹇义、夏原吉这些朝堂重臣。

    “惠商利国、恤灶体民、义利并重”,这是李弘壁这篇奏章的核心内容。

    惠商利国,就是盐商可以通过开中法从中谋利,而国朝则可以免去输送粮食到九边军镇的损耗;恤灶体民,就是体恤作为盐业生产者、盐场灶民的生存处境,关注并努力解决灶民问题;义利并重,就是在不违悖道德的基础上,重视盐利的价值,肯定官员的理财才能与百姓的逐利之心。

    输粮开中,在于调动了百姓运送军粮的积极性,不足之处就是让利给盐商,减少了政府的收入。

    但输粮开中制的有利之处远不止节约国力民力,还促进了边境的开发,因为开中制一出,盐商为了节省运粮成本,就招募大量农民青壮在边境附近开荒种地,充实了国朝边境军镇,稳定了各大军镇的粮食价格,对国朝边镇的稳定和开发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时至今日,因为达官显贵、皇亲国戚盯上了这食盐利润,因此盐政正在不断败坏。

    李弘壁举了一个很是粗浅的例子。

    运输于河套米豆值银九十四万两,草六十万两,每人运米豆六斗,草四束应用四百七万人,约费行资八百二十五万两。

    运一百五十万的军需,路费需要八百多万两,足以看出往边镇运粮成本之高!

    边镇驻军越多,粮草购买和运输花费就越大,这笔银子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省的。

    但是现在大明边境暂无战事,至少五十年内都不会爆发什么大规模战役,所以为了减省朝廷军费开支,接下来要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