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章 大魄力的明主(继续万字求月票) (第2/3页)
说道:“朕是相信爱卿的。不过既然爱卿想说一说,那朕就听一听。”
说完这句话之后,朱由校便坐直了身子,一副等着黄克缵开口的模样。
黄克缵也不迟疑,他今天就是来干这个的。现在陛下既然愿意听了,那他自然是要好好说一说的。
黄克缵说道:“臣觉得这天下门派太多,思想也太多,朝廷制定科举教纲,没必要事无巨细,只需要圈定几本圣贤之书也就可以了。”
听到黄克缵这么说,朱由校就想到了四书五经,这也就是现行的制度,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他不知道黄克缵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不过朱由校也想到了一个点,从元代延佑年间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
明沿袭元制,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也都是出自朱注《四书》。
朱由校看了一眼黄克缵,他不会是就这个下手了吧?
如果是对这个下手的话,那就是彻彻底底的要打倒朱熹,要绝了理学的根。
朱由校心里面不禁有些迟疑,黄克缵不会这么狠吧?
他问道:“那爱卿可有想法?”
“回陛下,这是臣拟定的名单。”说完这句话之后,黄克缵从袖子里面拿出了一份题本,直接呈递到了朱由校的面前。
陈洪连忙走过去,伸手把黄克缵手里面的题手拿了过来,然后双手捧着走到朱由校的面前,恭恭敬敬地把题本递给了朱由校。
伸手将题本拿了起来,朱由校看了一眼,随后瞳孔猛地收缩了起来。
在这一份的题本上,一样也是写了四书五经。
现在大明朝盛行的四书分别是《孔子》、《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则是《诗》《书》《礼》《易》和《春秋》。
可是黄克缵这题本上面写的却不是这样的,五经倒是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四书不一样了。
黄克缵直接就把《孟子》给拿掉了,换上了《荀子》。
朱由校是真的没想到,他发现自己真的低估黄克缵了,这家伙胆子太大了!
原本朱由校以为黄克缵把荀子放上去就已经胆子够大了,没想到他居然把孟子给撤掉了。
要知道现在可不是宋朝以前,孟子的地位早就不可同日而语。孟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但他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
自韩愈的《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的地位才逐渐提升。
孟子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
北宋神宗熙宁四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
之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
南宋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元朝至顺元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在这样的情况下,黄克缵居然敢把刀砍向孟子。
这已经不是胆子大了,这根本就是不要命了。
朱由校看了一眼黄克缵,脸上的表情那叫一个精彩。
原本朱由校以为黄克缵会刨了理学的根,会针对朱熹,甚至是朱熹注的四书。
可是朱由校无论如何都没想到,黄克缵这不是刨了理学的根,这是直接挖了理学的坟!
把孟子换成荀子,这胆子实在是太大了!可以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而且把孟子换成荀子,那这就和朱熹没什么关系了,朱熹注的四书,也就彻底没了用武之地。
孟子都没了,你个做注的,还就真没有什么关系了。
朱由校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内心里盘算着得失。如果自己真的听了黄克缵的,那么会有什么结果?
必定是天下哗然,舆论大波。到时候肯定会是纷纷扰扰争争吵吵。
自己能压下去吗?朱由校在心里面问自己。
在朱由校看来,如果只有自己和黄克缵,肯定是不行。这个家伙赌的太大了,搞不好都会有人想直接弄死自己。
如果加上徐光启他们,或许就有可能。
这让朱由校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平衡。
朝堂上现在的平衡维持的很勉强,看起来理学是偃旗息鼓了,不过这些都是假象。
如果把黄克缵放出去,或许能把他们给咬死,至少不让他们再装孙子。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吗?
当然能得到好处。荀子的思想,在很多地方都是有用的。人家是唯物主义思想,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想法,这个就足够自己用了。
如果用了荀子的思想,也就没有天人合一什么事了。这与自己之前让陈可道宣扬的理论正好可以结合在一起,算得上相得益彰。
不讲虚的,不玩形而上学,只讲实际的东西,对自己今后做事和制定政策大有好处。
在朱由校的看法中,只有解决了主导思想,主体上才不会混乱,才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够进一步的指导实际工作。
“爱卿真的要如此吗?”朱由校看着黄克缵,缓缓的问他。
这个问题实在是太要命了。
朱由校想知道他的真实想法,这才追问了一句。
“这就是臣的想法。”黄克缵面色坚定的说道。
看着黄克缵坚定的表情,朱由校半晌没有说话。
他有一些猜不透黄克缵的心思了,这让他的感觉很不好。因为朱由校从这里面看不到黄克缵能得到什么利益,反而危害更多。
这并不是一个老官僚应该做的事情,所以这里面肯定还有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对于朱由校来说,这种感觉非常不好,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说道:“这件事情让朕想一想。”
“是,陛下。那臣告退了。黄克缵拱手说道。
朱由校摆了摆手。
等到黄克缵走了之后,朱由校陷入了沉思。
他有一些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实在是黄克缵赌得太大了,自己现在没有其他的选择。
如果不答应黄克缵,那么就等于放弃他了。原因也非常的简单,这件事情太烫,自己保不住黄克缵。
如果想保住黄克缵,除非自己答应他的要求,让他放手去做这件事情。
至于最后能不能保住黄克缵,很大程度上是看他自己。
朱由校叹了一口气,靠着椅背沉思了片刻,随后自嘲的笑了笑。
黄克缵敢做,自己反而胆怯了。
自己还是一个穿越者呢!
转头看了一眼陈洪,朱由把黄克缵的题本递给了他,面无表情的说道:“传出去吧。”
这份题本太过重要,黄克缵应该没有给别人看过。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自己和黄克缵知道。朱由校把消息放出去之后,就会看到大家有什么反应。他想通过这件事情,检验一下自己任用的那些臣子。
那些臣子支持自己这个皇帝一系列的政策改革,其实是因为自己做的事情并不出格,或者说和他们的理念相符。
但是这一次的事情,却不一定会继续支持。所以朱由校想试一试,试试看这一次他们到底会是个什么态度。
“是,皇爷。奴婢这就去办。”陈洪答应了一声
这件事情对于他来说没什么难度,宫里面的题本不算什么秘密,除非是想要保密的,否则的话拿出去就会泄露出去,根本不用刻意安排。
离开了皇宫之后,黄克缵没有回内阁,而是直接选择回家。
这这件事情的结果出来之前,他做什么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事情不成,他的位置保不住;事情成了,那会是另外一个局面。
现在的黄克缵,只要回家等着就行了。
到家之后,黄克缵发现儿子一脸担心的在大堂在等着自己。
看了一眼儿子,黄克缵笑着说道:“为什么在这里等着,担心为父回不来?”
黄永吉有些无奈的说道:“父亲,你也知道那份题本的分量。儿子到现在都想不明白,您为什么要这么做?您只要把荀子的名字添上去就行了,何必要把孟子拿掉?这样一来会引起轩然大波的,到时候所有人都会针对父亲。”
“未见得是所有人。”黄克缵笑着说道。
父子二人一起走进了书房。
黄克缵端起茶水喝了一口,继而说道:“既然你想知道,那我就和你说一说。”
“朝廷纷纷扰扰,所有人忙来忙去无非就是那几个目的,为权、为名、为利,除此之外,没有太多的目的。”
“为权的,无非是想把官做得更大,让自己拥有更大的权力;为名的,无非是想名留青史;为利的,无非是想拿到一些好处。”
“可到了你父亲今时今日这个地位,为了利,已经上不了台面了。无论是我,还是其他的几个大学士,都一样。”
“至于说为了权,能做到内阁大学士,已经算是到了顶端了,所差的也就是能不能做到内阁首辅。能做到自然是好的;做不到,其实也没有那么大的遗憾。”
“那么就只剩下为名了。所有人都想要名留青史,可是名留青史的方法还有很多,有的人遗臭万年,有的人受万世敬仰,区别在哪里呢?那就是他们为了国,为了百姓做了什么。”
“很多人即便一时名声如日,事后也未必能落下好名声,所求者不过问心无愧罢了。徐光启他们在坚持什么?”
“他们觉得这么做是为了大明好,即便得罪了很多人,依然坚持在做。可世事如局,哪有那么容易?”
“为父自幼读圣贤书,所谓何事?文天祥曾经说过: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为父从来没有想过做圣人,可是有些事情必须有人要去做。徐光启觉得李贽的学说可以,觉得天主教可以救大明。可是为父不这么认为。”
“大明已经两百多年了,积弊丛生,想要继续延续国祚,唯有革新才可以;除了革新之外,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为父也曾经找过办法,可是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张居正曾经做过的事情,再做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