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零七章 抡才大典的大纲(求月票推荐票和全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零七章 抡才大典的大纲(求月票推荐票和全订!) (第2/3页)



    “那个魏大中说只有配享孔庙的圣人的学说才可以被讲学,臣以为此言有失偏颇了。朝廷不能够禁止什么学问被讲学,只能是规范讲学,否则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之举,不是盛世明君的所作所为。”

    听到这里之后,朱由校眉头就是一皱。

    黄克缵这话说的有一些太过分了吧?!

    “朝廷抡才大典,不过是为了选拔适合朝廷的官员。那么,选择什么样的人来做官,就应该是朝廷说了算。所以臣以为完全不用那么大的动静去更改配享孔庙圣人的资格。”

    “可以制定一份名录,上面写上一些先贤的书或名字,这些学问才是朝廷抡才大典要考的。各地的科举会试,必须从这些书里面来出题目,如此一来,方可以一举两得。”

    朱由校不动声色的看着黄克缵,心里面默默的盘算了起来。

    事实上,黄克缵出的这个主意,朱由校不是没想到,只是觉得动静太小了一些,不如动孔庙来的让天下震动。

    不过现在想想,动孔庙此举好像确实有一些欠妥,因为动静似乎太大了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黄克缵的办法其实也挺好的,就像后世的考试大纲,必须在大纲范围内出题。

    这天下90%的读书人读书都是为了做官,这一点在这个时代是主流。如果你学的东西考试不考,你还去想学吗?

    后世的教育都是这个样子,何况是大明朝?

    在后世应试教育是什么东西,所有人都清楚。既然如此,这个时代也一样。

    而且大明朝的考试是把高考和公务员考试结合在了一起,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肯定是考什么学什么,不考学它干吗?

    所以黄克缵的这个主意还是可以试试的。

    见到自己家的陛下陷入了沉思,黄克缵便继续说道:“如果具体一下的话,每一任科举之时陛下都可以选择一本书来进行科举,提前公布,到时候通传天下,让所有的官员都是从这本书里面选题。”

    朱由校抬起头,看了一眼黄克缵,目光缓缓扫过其他人,问道:“诸位爱卿觉得怎么样?”

    黄克缵的这个办法,的确会少很多波澜,比起动孔庙的动静,要小很多;会把事情直接变成单纯的朝廷角力,如果是这样的话,倒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关键问题在于会不会衍生成党争的工具,这就让人不得而知了。

    不过对于这件事情,孙承宗反而是赞同的,因为即便是当真的话,这样的动静也会小很多。

    孙承宗现在最担心的一件事情就是徐光启会借这一次的机会把朱熹赶出孔庙。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好多事情就麻烦了。

    “臣以为此事可以。”孙承宗第一个表态,朗声说道:“如此一来的话,的确动静会小很多,但是也的确能够达到目的,不失为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法。”

    内阁四个大学士之中,两个已经表示赞成了,于是最后的目光落到了韩爌的身上。

    只要韩爌也答应了,那么就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了,即便是徐光启反对也没有用了。

    如此一来,徐光启心里面有一些不舒服,但是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个不能接受的结果。

    他只要不让朱熹的学问被考试就行了,至于是不是继续供奉在孔庙里边不是很重要,以后可以找机会再把朱熹给弄出来。

    没有等韩爌说话,徐光启自己先开口了。

    他笑着说道:“臣以为此事可行,的确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倒是可以试试看,臣赞成。”

    听到徐光启这么说,朱由校点了点头,温和的说道:“那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吧。诸位爱卿通告朝廷上下,让朝廷上下的官员议论一下。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按照这个想法来执行。”

    “陛下,那么这个名单是由谁来制定?”孙承宗冷不丁的问道。

    这次徐光启却丝毫不让了,往前踏出一步,挺直了背,直接针锋相对的说道:“这当然是要由礼部来制定了,这本来就是礼部的事情。”

    同时徐光启转向朱由校说道:“臣觉得让礼部来制定就比较合适。”

    几个人全都看向了徐光启。这小老头还真是丝毫都不掩饰,众人对他如此做法感到吃惊。

    礼部是谁的人,所有人都知道。

    那沈庭筠和徐光启好像都快穿一条裤子了,如果这件事情让礼部来做主,那和让徐光启做有什么区别?

    这两个人全部都是心学子弟,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他们肯定会捧自己、踩别人。

    这是其他人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事情,于是孙承宗开口说道:“臣以为还是应该严肃认真的对待,这对大明上下来说都是一件大事情。如果仅仅让礼部来操弄,或许有一些太过儿戏了。”

    “在臣看来,应该调集翰林院的诸位翰林,在六部之中抽调一些官员,一起详细的研究讨论之后再做定夺,切不可操之过急,如此方能够做到安安稳稳。”

    朱由校算是看出来了,徐光启和孙承宗两人其实都是在争夺制定名单的控制权。

    只是徐光启比较激进,看起来咄咄逼人;孙承宗反而不是如此,看起来他只是想保本不闹腾起来就好,但是他也不会同意把理学从科举考试大纲中弄出去。

    双方现在虽然谈不上势同水火,但是也绝对不会有调和的可能。

    孙承宗提到了翰林院,那里面大部分都是理学子弟,心学基本没有几个人。所以一旦把翰林院搅和进来了,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那么徐光吉想打压理学的事情就做不到。

    徐光启和孙承宗两个人的争论其实也是在试探自己的想法,因为这件事情自己的态度才是最关键的。

    “两位爱卿不必如此了,这件事情还是要从长计议。两位爱卿可以先去询问之后再说,等到事情全部都定下来了,再讨论这件事情也不迟。”朱由校脸上带着笑容说道。

    朱由校在这个时候选择了和稀泥。

    谁也不知道自家陛下的想法是什么。一时之间,在场的所有人也没有了头脑。

    不过,制定科举考试大纲之事必定会发展成理学心学双方的大决斗,使得双方想要尽快地压倒对方。

    在这样的情况下,事情肯定从一开始就会产生激烈的碰撞。或许这就是陛下想看到的吧。

    跟着这位陛下这么长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