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四章 致敬经典!吴语森SB!(3/3)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四章 致敬经典!吴语森SB!(3/3) (第2/3页)

好。

    主基调不对。

    《赤壁》是以少胜多。

    历史上最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以少胜多,双方力量悬殊,看点在于敌多我少的困境,甚至绝境面前,如何取得胜利。

    需要做极大铺垫和剧情设计,不可能一上来就胸有成竹。

    吴语森版本,是带着已知胜利视角去拍的。

    没有紧张,没有压力,也就不会有激动。

    沈三通版本第一部结尾,草船借箭之后,诸葛亮和周瑜,双方畅饮。

    喜悦之情,隔着荧幕都能感觉到,吴语森根本没有这种情绪。

    王景感觉可惜。

    吴语森这部戏在很多古装大片中不算差,本子诸葛亮有点问题,但也只是小瑕疵。

    可惜和沈三通同题材撞上了,被打爆已成定局。

    如此一来,古装大片的话语权,要从港岛导演手里,转移到沈三通手上。

    本来陈克辛还能守一下,《投名状》拍的不错,给中影赚钱了。

    但《武侠》直接捞钱,显然也不行。

    王景觉得这些港岛同行,是真的不过日子。

    又回到97年之前,捞一笔就跑的心态。

    许可极为震撼!

    盯着屏幕,久久不能回神。

    巨幕的整体画面、音响呈现的效果,比之IMAX有差距,但比普通影院强太多。

    很显然,沈三通《赤壁》做了特别适配,调整的非常好。

    许可95年就想拍三国题材的电影。

    当时他心中的理想人选,赵云李莲杰,周瑜刘德化,孔明周星池,大小乔关之林、李佳欣。

    看完沈三通拍的,他觉得不一定能拍出来。

    电影质感太强,特效很真实,已经接近好莱坞十年前水平。

    够用了。

    很多地方看不出特效的痕迹。

    对细节的把控又很强,有一首配乐(《关山月》)响起的时候,配合跟随刘备逃走的百姓,简直头皮发麻。

    感觉到历史感降临,千年的历史,农民在饥饿、寒冷和刀尖上游走。

    但是又不是空有力量,无论是中国的历史,工农的力量,还是电影中曹操的战败。

    如果没有那些恶名,曹操的霸业不会那么的困难。

    这股力量于高潮处归于平淡之中,却并未谢幕。

    电影里的美景画面,每一帧都很美。

    尤其是孙刘联军北上,曹操大军南下,一片肃杀之中的镜头。

    可能是用直升机,或者什么其他机器拍的,呈现效果极其惊人。

    掌声小了些,经伟道:“看来大家很喜欢电影,欢迎我们导演,还有主创。”

    沈三通和主创起身。

    掌声又响了三分!

    经伟问沈三通:“沈导,我看电影的时候,感觉信息量很大。”

    “不只是有英雄人物,还有寻常百姓的耕种,你对于赤壁之战如何理解的?”

    沈三通道:“我认为历史是唯物的,战争胜负不只是战将的灵机一动,还有更深次的物资基础。”

    “赤壁之战之所以能以少胜多,很重要就是农业中心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

    “改造自然环境,耕作工具的进步,南方能产出更多粮食,养活更多的人,才是孙刘联盟能赢的根本原因。”

    “从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