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9章 两封奏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29章 两封奏疏 (第3/3页)



    最终在腊月二十七,也就是放年假前夕,内阁还是以大司马大将军贾珲的提案来拆分江南省。

    以徐州、淮安、扬州、金陵、镇江、常州、苏州与松江八府之地为一省,省名暂定江淮省。

    以凤阳、庐州、安庆、池州、宁国、滁州、和州、太平、徽州九府之地另加广德州为一省,暂定名为皖省。

    其实皖地是没有叛乱的,但奈何东边八府全反了,且东边八府的朝堂势力也被一扫而空,皖地的官员们就是反对也没什么用,只要将江淮省分出来就可以了。

    至于各地的首府在哪里那就让年后到任的各地官员打一架自己决定吧。

    至于到底派谁去赴任,那是年后的事情了。

    。。。。。。

    陈净远也在年前离开了江南。

    跟着他一块走的还有四亿两千万两白银、四百万两黄金与无数的珠宝古董.

    留给贾珲的缴获是两千万两白银、五十万两黄金与五千箱各种奇珍异宝、字画古籍。

    又留下了一千万两,分别调拨五百万两运往新成立的两省作为启动资金。

    剩下的钱就分给了平叛大军与文武们。

    着实是过了个肥年!

    对于平叛大军的去向。

    江南大营自然是留在江南,他们本身就是常驻江南负责镇压南国的野战部队。

    对于漕工子弟军们,贾珲给了他们三个选择。

    一是补充进江南大营和漕兵中去,能一直待在军中且离家不远。

    二是想继续拼搏往上爬的,贾珲可以把他们调去九边、西域、西南、辽东等边疆发展。

    三就是拿着遣散银子回老家了。

    最终,近一半的人选择了退伍回家,就想混口饭吃的被安排进了江南大营与漕兵中,剩下的就是想要坚定走这条路的了,贾珲也根据各自的特长将他们安排去了边疆。

    宁哲也是想走这条路的,不过他作为破镇江的先登首功,要先和贾珲等人一同回洛阳受赏后再做安排。

    天圣七年的春节,贾珲是在金陵与金陵族人们一起度过的。本次平叛,金陵族人也有不少人选择参军入伍博一个前程。

    既然族人有上进心,贾珲当然不会阻止,于是就把他们派到了漕工子弟军与江南大营里。别的就没了,想出头全凭本事,贾珲唯一对他们的照顾就是保证他们的军功会丝毫不差的到他们手里。

    直至平叛结束,一共有十七个族人活了下来并出了头,职位最低都是总旗。

    这十七个族人以与贾珲同辈的贾琬为最,因功升为江南大营步军游击将军。

    贾珲一直在江南呆到过了上元节,朝廷委派的负责总理拆分两省事务的钦差到任,这才带着三个小妾与朱雀铁骑踏上了归途.

    。。。。。。

    扬州巡盐御史衙门。

    贾珲再次见到了贾敏母女.还有林如海。

    林如海出去办差去了,他上书的新盐政颇得皇帝赏识,并立扬州为试点,实验新盐法。

    听说是盐商现场购买盐引,并当场交税。再结合当年的盐务情况规定一个最高价格,盐商能卖多少就全看他们的本事了。

    具体情况还要更复杂一些,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林如海这个主导者忙的脚不沾地,已经连续忙活二十多天了一直在各处盐场来回跑,就除夕夜回来吃了顿年夜饭。可怜他才二十多岁就开始掉头发了.

    好在一直都是小问题,没出现什么大问题。若是林如海能把盐务改革搞好,那他的前途就再无阻碍,户部尚书在向他招手,入阁为相也指日可待。

    皇帝已经发话了,无论改革成还是不成,他林如海今年一定会回京。毕竟已经因为各种原因拖了他好几年了,今年他搞掉了与白莲教勾结的盐商立了大功,在不升官就不像话了。

    大概是喜事连连,再加上贾家家将的到来,抓获了往饭食里投毒的内鬼,林家老太太的精神头很是不错,估摸着还能再活几年没问题。

    贾珲这次过来就是顺带着接上林家的家眷们去洛阳的。

    第一更,

    这章交代一下各路人马的去向,还有一些琐事,比较杂乱…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