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十三、辞旧迎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十三、辞旧迎新 (第2/3页)

三刻,若强行延长学习时间,等若强行灌输,只能事倍功半而已,于事无补。不若休息一刻,稍待其精力恢复,再行学习效果更佳。”

    崔周平听罢此论,欲待反驳,却无依据,只得作罢。

    再度品茗座谈,崔州平疑惑,学堂中为何不以经史子集为教材,岂不知那对一众学子日后的学问精进更加有利。

    潘阳坦言:村中各家送孩童进学,多为家族中产业考量,即使有个别高瞻远瞩者,对学子的期盼也不过是为官为吏,学问之论,非彼辈追求。

    再者小村偏僻,附近无处购买经书。自己亦非世家子弟,未尝用心研读过经史子集,对各方面学问仅是有所涉猎而已,教授学子的多为一些杂学,常怀忧惧,生怕误人子弟。

    然客居此间,实在是有难言之隐。至于教学仅是勉强为之,日后村中若聘得学问精深先生,或可提高诸学子学问,自当让贤。

    对潘阳的此番言语,崔州平揣测其并非完全是自谦之语。一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育心思却跃然而出。

    近两日交谈的话题甚多,这潘阳外表看去虽平平无奇,却是腹内自有锦绣,经常能谈论出一些与常人不同的见解。

    仅就自己晌午才听过的对联歌诀而言,就不是常人能作出的。反而是学堂简陋的学习环境确实令崔州平动容。

    临别前,崔州平腆着脸讨要二两茶叶。随后,吩咐自家童子,取出新近录得《太史公书》中的列传大约十多篇,如“李将军列传”“循吏列传”等相赠,《太史公书》即是后世的《史记》,此时流传并不广。

    复取了几篇旧时的抄录《楚辞》中的“离骚”“天问”等篇章赠送。还有一篇《荀子》的“劝学”篇。

    这些篇章都是崔州平自己平日喜欢的,是以随身携带着。

    所赠书录均为帛书,不大占地方。潘阳也不推却,深知此番人情极大。知识的传授与传承,在任何时候都意义重大。

    这崔州平气量高雅大度,讨要茶叶直是不愿潘阳有被施舍的感觉。

    潘阳心中明了,亦不言谢,只是躬身一礼。。

    转身微微额首,兴儿快步上前,双手恭恭敬敬递上一只不大的竹篾箱子,潘阳揭开上盖,微微一笑:

    “州平兄远道而来,区区薄礼,不成敬意,敢请笑纳。”确是两刀白纸裁成六摞:长二尺、宽一尺。

    二人相对施礼,一躬到地,所有心意尽在不言中。依依作别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