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章 道理和南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7章 道理和南墙 (第2/3页)

手道:“请陛下赐教。”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陈涉起事在先,六国后裔接踵于后,而项籍、高皇帝与焉。当楚汉决胜于垓下时,六国何在?”

    贾诩眼神微缩,若有所思。

    杨修目光一闪,随即反驳道:“陛下,六国非不与其事,只是君臣才能不如高皇帝与项籍罢了。”

    刘协追问道:“一国君臣有所不如,尚可称天命不与。六国君臣皆不如,又是为何?且六国果真无人?张良不就是韩国世家子弟。”

    杨修哑口无言。

    贾诩不紧不慢地说道:“陛下是说,山东袁氏虽有大名,亦如六国子孙,本是祸乱之源,不能革故鼎新,适为开路耳?”

    刘协郑重地点点头。“灭六国者,非秦也,乃六国也。乱大汉者,非羌乱也,乃世家也。今日之世家,宛如当年之六国,本是祸乱之源,又岂能革故鼎新,再建太平?不过为人作嫁衣罢了。”

    杨修顿时红了脸,抗声道:“陛下此论,臣不敢苟同。”

    贾诩也露出一丝愕然,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刘协看着杨修,目光中兼有同情和怜悯。

    他知道杨修接受不了这个结论,这既是杨修所受的教育决定的,又是杨修的身份决定的。

    能跳出既有身份看问题者,古往今来,能有几人?

    “德祖,这是朕的一家之言,你不认同,大可来辩。只是与其作口舌之辩,不如静观其变。俗语有云:事实胜于雄辩。俗语又云:道理说服不了人,但南墙可以。”

    杨修面红耳赤。

    贾诩不禁解颐。“看来陛下迁都长安虽千辛万苦,却也收获匪浅。若是在宫中,焉能听到如此俗语。臣观陛下游历民间,如孝宣、光武皇帝故事,正当中兴之兆。”

    他顿了顿,又道:“语虽俗,道理却在其中。丧乱之际,弃文用武,故有叔孙通楚服见高皇帝。汉兴七十年,陆贾、贾生前后相继,黄老、儒术互不相让,直到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才算有了定论。一晃三百年,当有大儒如董仲舒者,终结这百年纷争。”

    见贾诩支持天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