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桥头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桥头堡 (第3/3页)

文化艺术历史悠久,为世人称颂并不是浪得虚名。

    宁卫民仅仅利用四大名著之一,随便拿出了一两手来,就能达到礼物独特、高雅、精巧、令人意外的这些效果。

    让本来让人难以应对的社交难题变得轻松起来,甚至很可能再通过此事,收获不少人情上的好感,对自己的事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毕竟他也见惯了不少日本人口嫌体真正的德行。

    就像坛宫饭庄,就总会有因为先入为主,跟服务员抱怨的日本客人。

    “这麻婆豆腐的味道不对?为什么这么辣?一点也不甜?”

    服务员答,“这是华夏的传统做法,是和日式做法不太一样的。”

    客人嚼嚼嚼,“不好吃……”

    嚼嚼嚼,还是嫌弃的语气,“真的不好吃,太辣了……”

    喝了口冰水,然后嚼嚼嚼,又塞了一口。

    结果下次来,这位还照点这道菜,照吃不误。

    更何况华夏的人工也太过便宜了,工美技术却是无比成熟,这方面的优势体现在工艺品上,就是横扫一切的大杀器。

    像料器,绢人和檀香扇,和刺绣的团扇这些东西,日本人怎么看都认为是价值不菲的奢侈品。

    但偏偏事实却是这些礼物都很便宜呢,甭管对外标价如何。

    到宁卫民这儿,这些他从国内带来的东西,每样东西平均成本是真的不高。

    举个例子,像日本传统的工艺品“人形”,是用泥、纸、木等材料制成的偶人。

    这种偶人和绢人极为相似,但价格不菲。

    最便宜的售价也要一两万円,昂贵的十几万円,几十万円都有。

    然而宁卫民带来的绢人,小的制造成本也就五六百円,大的不过一两千円。

    一万円都够一套十二金钗的绢人的出厂价儿了,这差距哪儿到哪儿了?

    他送这样的礼物给日本人,那日本人心中的感受还用说吗?

    衡量价值的标准完全是背道而驰了。

    (日本被称为“人形”的传统人偶)

    实际上对宁卫民来说,所有礼物中恐怕付出最多经济代价的,也就是日本制造的录像带和图书,但成本也就售价的两三成罢了。

    所以哪怕以最市侩的角度来看,宁卫民都是赚大了。

    任凭谁也不会想到,这小子居然连送礼都是充满了投机性的。

    通过中元节,他居然光靠送礼和收礼就挣出了一个小商店,获利不下千万円,这也是一种异数了。

    而且这还是小头儿。

    宁卫民他可不光自己送,他还卖呢,就像他曾经利用日本的文化节上干过的那样,他在麻布地区的惠文堂书店也打出了“中式中元传统赠礼”促销条幅,在店里专门摆了一两长案的样品,包括了各种华夏工艺品和华夏的面点、糖果和点心礼盒。

    哪怕在中元节到来前,为期已经不足一周,居然也利用天时地利,卖出了两千多万円的货物,总算是没错过这次商机。

    更意外的是,甚至没做宣传,就顺带着让《红楼梦》都沾了光。

    刚刚出版的《红楼梦》连环画也因为顾客流量徒增,卖掉了六百多套呢,那是相当的令人惊喜了。

    如果客观的来说,其实此时地处东京闹市商业区之一的惠文堂书店,在东京喜好华夏文化的日本人心目里,已经小有地位了。

    而且由于这里并不只是一家有华夏图书和工艺品出售的地方,还能品尝到日本不多见的华夏茶水和糕点、糖果。

    实际上,这里的经营模式早就已经突破了原本宁卫民所设计文艺咖啡馆或者茶室的规划,变成了一个真正可以推广华夏文化的窗口。

    慕名来这里的客人不但越来越多,而且回头客也与日俱增,不但有贪嘴的顾客点名想购买他们从书上看到的华夏糕点和茶叶的。

    也有专门研究华夏文化的文化学者和大学生,希望书店能帮助他们购买一些华夏内地出版的图书。

    如果从店铺的前景来看,惠文堂书店的存在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了。

    利润也成为了日本大多还在赔本书店里的翘楚,甚至还能拥有从华夏内地引进图书的独特资源,已经借此恢复了部分出版业务。

    应该说,达到目前的这种效果,这既是宁卫民在无意间走了一步妙棋,也得说是源于这个时代文化交流的不畅,源于华夏文化五千年积淀的独特魅力。

    不知不觉之中,宁卫民已经在日本的文化阵地上拥有了一个小小的桥头堡,天知道他的未来还能借助这家书店走到哪一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