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八十二章 胜之不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七百八十二章 胜之不武 (第3/3页)

过去卖的都是达官显贵。吃的是手艺精妙,样式独特,从来就不便宜。拿你这风筝讲,要解放前,至少十个大洋,那就是十袋白面。卖你十五,你还觉得贵吗?你要不信,回家问问长辈,一个哈把风筝过去是什么价儿?”

    这下仨小伙子挠头了。

    这时候买风筝的也接过话来,很委婉的解释。

    “哎,这些风筝,费工费时,所以才这个价。其实我们自己也知道贵,不会有太多人买。放在这儿呢,主要不是为了卖,而是为了展览。想让大家看看咱们的传统风筝有多么绝妙。你们是为了玩儿,那当然没必要买这个了。你往南去,那边东西就便宜了,咱们常买的风筝都在那边呢。我这么跟你说吧,东西越往南越便宜。北边的,看看热闹就行了,别花冤枉钱。”

    这么一说,这摊儿前的人就都听明白了。

    哄笑一声,连同那仨小伙子一起散了不少人。

    就连地坛的司机也不由因此窃笑,嘴里还说呢。

    “这天坛也可以啊,弄这么大阵仗,他不为卖钱。哈哈,倒真实在,赔本赚吆喝。头一次见着,做买卖的还有自己赶人的呢……”

    然而书记和副园长却不约而同沉思起来,他们慢慢的一边往南走,一边看。

    渐渐的发现旁边的摊位,一个挨一个,摆的不是精美的瓷器,就是光怪陆离的旧货。

    再往远看,好像还有一个个的书摊。

    这让他们都觉着有点怪怪的,好像这天坛公园这么不按常规出牌,绝没那么简单。

    确实,留恋于此的顾客并不是很多,大部分人都是走马观花,很少有人做成交易的。

    尤其还是年轻人,或是一家三口的,一个个很快的离开。

    可反过来,也真有人死活流连不去,就跟这儿较上劲儿的。

    那都是些岁数比较大的人,看着不是知识份子就是干部,要不就是嘻嘻哈哈外国人。

    他们拿起相机边走边拍,大概没见过这些,觉得很新鲜。

    结果就在这时,书记和副园长遇到了几个结伴而来,刚买完东西的主儿,一下为他们点破了天机。

    “……不错,真不错啊。”

    一个人刚从他们身边的摊子上买了两件瓷器,那叫美。

    “这么好的青瓷茶叶罐,我找了好久都买找到。今儿算买着了。不容易啊。”

    另一个说,“听我的没错吧,来这儿跟逛琉璃厂没什么区别。我听说琉璃厂大部分的老字号,都来凑趣了,在这儿都有摊儿。”

    和他们同来的女同志,觉得不可思议。“啊,是吗?那有卖书画的吗?”

    买东西的接话了,“有啊,您几位进祈年殿的院里,字画都在房子里呢。容宝斋, 京城画店,全有。”

    女同志跟惊奇了。“呀,这么全呢?怎么都有啊,这不成过去的厂甸庙会了。”

    买东西的点头。“您说的是啊,这就是我们天坛的设想。谁让我们和琉璃厂有交情呢。您或许不知,修琉璃厂的这几年,他们好几家老字号一直都用我们的房。大家互相捧场呗。我也不说大话,反正您来这趟,至少相当于逛了琉璃厂半条街。至于明年,一定会更多。”

    厂甸庙会?!

    书记和副园长互相对视了一眼,这下是真明白了!

    这天坛也太鬼了,眼光也够毒辣的,难怪这不惜余力的要把游园会往文化上靠!

    合着惦记吃这口儿高雅饭呢!

    什么关系怎么你们都能利用啊,也太不讲武德了。

    恰恰也就在这时,前面有一个摊子达成交易了。

    一个外国小伙子高高兴兴的买下了一个瓷枕头,给了卖货的十八块外汇券,他还傻乐呢。

    紧跟着,另两个外国女人从后头走过来找他来了,身后一人背着一个芭蕉扇的风筝,另一个就背着那刚才叫价十五块的大沙燕。

    甭问,肯定都是风筝哈啊。

    谁说是赔本赚吆喝的?

    怎么越看越像“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路子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