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二十三章 张大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二十三章 张大勺 (第3/3页)



    往称上一甩,绝对的两斤!

    要半斤里脊,同样一刀。

    再约,一样没错!

    三斤排骨,还是一刀。

    库管再一看称,简直都神了!

    所以就这事儿一传出去,“张大勺”又有了一个外号——“张一刀”。

    据说,唯一一次报数和约称对不上的一回,是那老家伙要了一猪前肘。

    当时他报了二斤二两,管库的上称一约,居然是两斤七。

    可不成想,这老家伙说的是净重,管库的还给约早了。

    真等那“张大勺”当面两下子,“咔嚓咔嚓”,再把骨头剃了。

    上称一约,还是准准儿的,说二斤二就是二斤二。

    瞧瞧,即便是专门卖肉的,也没听说过有人能做到这一步啊?

    这就是那“张大勺”。

    还有呢,给他帮过厨的人也都在外面宣扬。

    说那老东西切菜几乎从来没有说使墩子、使案板的。

    压根就没那一说。

    打个比方说,冬天要烧道蓑衣萝卜,刀工上总得切出花儿来吧。

    这刀切不到家,这萝卜拉不开。

    要切大发了,它断了。

    不用案板,不用墩子,你底下就得玩上一印儿!是不是这道理啊?

    可人家“张大勺”,还就用刀直接那么切。

    切完了往盘里一搁,然后拿油一汆,齐了。

    拿走了萝卜,底下的桌子还是那样儿,连想找个刀印都难,甭想。

    另外,“张大勺”在白案上也有绝的。

    众做周知,这年头没有发酵粉,全用碱,弄不好就黄,弄不好就发酸。

    大食堂做馒头,全得按斤两来。

    搁多少面粉,多少水,揉出来的面团,放多少碱面,全是固定的。

    可没想到这“张大勺”根本不用通常的办法。

    他只要一瞧这面发起来多大,一摸这面的软硬,就知道怎么办了。

    然后他就拿个纸,盛上碱面过来,看都不看一搁上就保准儿合适。

    说沏完了剩点,说沏完了碱大了,从就没那么一说。

    这又是什么样的高手风范?

    牛啊!真牛!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