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章 家 (第3/3页)

嫂一个是小叔,礼防还是需注意的,何况瞧着这天也渐渐要黑了,继续留在这万一被人知道免不了会有闲话。

    朱慎锥住在东厢房,按理说父兄走后,朱慎锥就是这个家的家主了,而且当初也没分家,朱慎锥应该搬去正房住。

    不过朱慎锥没这么做,毕竟大哥在的时候嫂嫂和侄女就住正房,现在再换实在不合适,都是一家人哪里有这个必要?哪怕张氏私下提过几回,但都给朱慎锥以东厢房住惯了为由给拒绝了。

    进了屋,朱慎锥关上门,上了炕盘膝依坐着,神色中已没了刚才在张氏面前的云淡风轻,相反还带着抹不去的愁绪。

    他今日去了一趟知府衙门,去知府衙门的目的自然是要钱。

    作为宗室的一员,朱慎锥家的日子很不好过,几代人下来如今他们家一没地产,二没商铺,生活靠的就是那么些俸禄,而且经历从弘治到万历这些年的变革,每年能到手的俸禄是越来越少。

    可再少,这也是一笔收入啊!假如能按时发放的话,养活朱慎锥和嫂嫂张氏还有侄女一家三口还不是问题,可偏偏现在俸禄打折不算,还经常拖欠,其他人家朱慎锥不清楚,光他们家,先后拖欠两代人的俸禄加起来就是一笔巨款。

    朝廷现在是永为定额,弄的僧多粥少,更要命的是名义上永为定额是宗室内部分配,可实际上这个权利却是掌握在地方官手上。地方官不把钱拨下来,宗室内部又拿什么钱来发?而且大明对宗室的管理严格到了极点,别看宗室名义上听起来似乎不错,但实际上许多宗室活的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如。

    至少,普通老百姓还有机会改变,比如种地、经商、读书什么的。种地的能靠劳动养活自己,经商的可以做生意赚钱,至于读书就更不用说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考秀才、中举人、中进士,然后平步青云当官,这日子总能看到希望。

    但宗室却不一样,宗室从一生下来就注定了这一生怎么活。按照宗室规定,宗室什么事都不能干,哪怕你种地种的再好,再有生意头脑,甚至满腹经纶,可这一辈子却根本就没可能出人头地。

    这些活全都干不了,一干就是违规,而且宗室活动的范围也是受限制的,比如朱慎锥的家在平阳府,按照规矩朱慎锥这样的宗室平日只能在平阳府城里活动,别说去其他地方了,就连出城都不可以。

    有些人以为在古代人的流动自由的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随心所欲。可事实根本不是这样,其他朝代朱慎锥不清楚,可明朝对户籍管理非常严格,普通老百姓有里甲制度和黄册制度相辅相成,如果你要离开生活的地方去其他地方也不是想走就能走的,得提前打报告申请,说明理由、时间、地点等等,然后由人做保,带上本人的户籍证明和官方开具的许可(介绍信)才能出行。

    每到一个地方,都要验看核对,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就是流民,流民是根本没有人身权利的,抓到后运气好的重新编籍或者发卖为奴,运气差的直接拉去矿山做工累死在那边都没人知道,甚至遇上心狠手辣的官兵,把你当蒙古鞑子直接砍了脑袋杀良冒功也是有的。

    老百姓都这样了,管的更严的宗室就更不用说了,像那种小说里描写的仗剑走天涯什么的,根本就是扯淡。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