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宫檐》下的我和大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宫檐》下的我和大家 (第2/3页)

不会动摇的,从一开始就想清楚的答案,但我不会回答,还是希望大家,可以有自己的答案。

    也许这五个字,就代表了,我们这一辈子,一些求而不得的存在。

    到了康熙十四年,大家还记得哲哲、海兰珠、齐齐格、雅图、东莪、孟古青、葭音、元曦,还有阿哲和阿图吗?

    那天看到一位读者的评论,回望故事里逝去的三十多年,竟然曾经有过那么多鲜活的,个性独立的人物存在过。

    才发现《宫檐》不像《德妃》,除了昭妃和大佟之外,《德妃》里大部分角色荣妃、惠妃、宜妃她们,都和岚琪一起活到了故事的最后,而《宫檐》,是每一个角色,都在不断地离开。

    年初写到海兰珠和皇太极相继离世,那几天我真是天天哭,可那会儿我只是悲伤,直到《福临篇》,我才真正整个儿把自己写抑郁了。

    不是矫情的话,那一段日子,我已经想不起来,自己到底是怎么撑过来,当时福临的压抑,玉儿的痛苦,至尊至贵的母子俩,怎么就那么别扭,让我怀疑人生。(当然,现在已经能笑着说了)。

    说到这里,大家就会比较海兰珠和董鄂葭音,很多读者至今无法原谅海兰珠,我也绝不会强求大家,但是请允许我任性地所谓地三观歪一下,我真的很喜欢《宫檐》里的海兰珠。

    那天在清宁宫的早膳时,我让海兰珠说出“可我没有答应你”的本意,绝不是大家想的,她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没有答应,就可以爱皇太极,真的不是。

    可是我该用什么样的文字,来表达海兰珠的心情呢?

    只能说,在当时的政治环境,自己的处境,内心的情感,以及皇太极炙热的追求下,海兰珠这个不识字,只懂得如何做贤妻良母,没有大胸怀大智慧的女人,做出了一个绝对理智和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