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各怀心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第八章 各怀心机 (第1/3页)

第八章各怀心机

    为今天出席酒宴的,(),基本上全都是行伍出身的军人,个不是军人的,也跟行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此,大家坐在一起一来不愁没有话题,二来彼此间相互沟通也容易得多……

    既然是赴宴,那就得遵循主人的规矩,赵千栋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大多数时候都在听别人说话,他少有插嘴开口的时候,至于说那些前来举杯敬酒的,他也是一概接着,毫无推却,不说别的,就单单是这份内敛与豪爽,就赢得了在场不少人的好感。

    如果仅从官职上来说,赵千栋是正五品的实职同知,实领金州一厅的军政要务,同在座的众人相比,他的官职虽然不是最高的,但却绝对能排在前三号里,即便是后世有着“南张北周”之誉的周学熙,现在也不过是个浙江候补道,虽然官居从四品,却没有实权,充其量就是一个幕僚的身份。在大清这种及其讲究身份地位的时代环境下,赵千栋能不摆架子,能接受那些没品没秩的武勇敬酒,本身就是很难得的一件事,故此,他在众人心目中竖起的形象,就是恭谦随和、敦敬内敛,而这样的人往往是最受欢迎的。

    酒宴开始的三巡酒喝过,身为天津武备学堂总办的荫昌扯起话题,从当年赵千栋在学堂内学习时的记忆扯起,一直扯到他在金州赴任后,私开旗田、奔袭石河驿、剿灭乱匪等诸多“丰功伟绩”,而后呢,又说到了此前瑞郡王载漪上折子表举他出任辽东兵备道这件事上。最后,他才借着敬酒的一个机会,询问赵千栋对朝廷上一些事情的看法。

    用荫昌的话来说今的朝廷俨然就是一群朽吏在掌握大权,面对洋人则怯懦畏惧,面对大清武人,则贬抑不屑,由此种种,才导致大清边域烽烟四起人屡屡犯境,衅辱国威。此前不过是海外一偏域夷狄,然而在甲午变乱之中,泱泱大清帝国却先是屡战屡败,继而又丧权赔款,不仅需要赔给对方库平银上亿两得割去台湾一地,这一切的一切实在是令大清子民颜面丧尽。

    前面说了这么,荫昌才提到了大清旧有成法是不是应当变革的问题。

    赵千栋一听“变法”这个词,感觉脑子发晕。在他此次前来天津之前,便已经得到了京城正在闹变法的事,至于这件事的始作俑者,自然非康圣人莫属在给皇上进献的第二份奏疏中,明确提出了“变法”这个词虽然说那份奏疏最后没有被送到光绪面前,但是在民间的流传却相当广泛当时,即便是远在金州的赵千栋托人搞到了一份。

    按道理说,一“未达天听”的奏疏,在大清朝廷上是掀不起来什么波澜来的,而在赵千栋记忆中,前世历史上记载的维新变法,似乎也不是在这个年头里出现的,但如今的现实是,也不知道是历史发生了转变的缘故,还是别的什么因由,总而言之,在变法一事上,江淮以南的很多封疆大吏,也一同搅和进来了,像张之洞,他在这件事上似乎就明确的支持着“康大圣人”。

    作为一个局外人,赵千也曾对这件事详细的分析过,在他看来,康有为这个人显然很有野心,当然,他也同样的很有心计,在递上的奏疏中,他除了谈到变法中“富国”、“养民”、“教民”三大策之外,还谈到了对各国洋人的态度问题。按照他的说法,俄、法、德三国皆不可信,英、美两国可以依做助臂,至于日本,则是目前大清所应学习的目标。

    毫无问,他在涉外的观点上,恰到好处的迎合了那些帝党臣僚的喜好,故此,他才能够得到一批官员的吹捧。

    对于明地人。赵千栋一向很钦佩。可是在他地眼里。康有为固然是聪明。但他却过于地不识时务了――现在地局势很明显。帝党势弱而后党专权。江南各省地封疆大吏虽然说表面上倾向帝党。可那些家伙全都人老成精了。没事地时候。他们会四处煽风点火。人人都是一副唯恐天下不乱样子。而这事一旦闹大了。闹得不可收拾了。他们就会作壁上观。老神在在地充当那个墙头草地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谁要想凭借着那些人地支持成就扭转乾坤地大事。简直就与自寻死路没有任何差别。故而。在此次前来京城之前赵千栋便打定主意了。在维新变法这件事上。他不到万不得已地时候。绝不会做任何表态。凡事能拖就拖。能糊弄过去就糊弄过去。倘若是事到临头实在躲不过去了。他也绝对不会站到“康党”那一边去。

    人有野心、有抱负没有错。在实现这份野心、这份抱负之前。首要地一件事还得是把命保住。否则地话。一切都是白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