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第273章 竹艺与爆竹 (第1/2页)
益阳小郁竹艺是指采用拼、嵌、榫合等传统工艺技法制作的小件竹制器具。“郁”为益阳方言,意指将竹材构件加热弯曲,使之符合造型需要的一种工艺。
益阳地处我国中北部,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气候适宜,竹类资源极为丰富。当地人民很早就利用本地的竹子制作各种用具,在益阳南县涂家台出土的新石器大溪文化遗址的文物中就已经发现竹制器具。经过多年的演变发展,至“明代初年,益阳竹器即成行业,从业者遍布城乡各地,产品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益阳市志》)。清代,益阳已是驰名江南的“竹器之城”,茅竹湖的水竹凉席、贺家桥的小郁竹器、三里桥的竹骨纸伞被誉为“竹城三绝”。清代道光年间,小郁竹艺开始出口英、法等国。近百年来在国内外的各种展会上获金银奖八十余次。
小郁竹艺选材讲究,一般采用直径5公分以下的刚(麻)竹来制作骨架,并采用毛竹来制作部件。竹艺器具在制作时,须经选料、下料、烧油、郁制等三十多道加工工序才能完成。益阳小郁竹艺造型美观、做工精细、经久耐用。在当地,各种利用竹子制作的器具几乎涵盖了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南部的上南、中南、下南的毛南族聚居地区。
花竹帽,毛南语叫做“顶卡花”(即在帽底编织花纹的意思),象征着吉祥和幸福,是毛南族男女青年的定情信物,亦是当地女子出嫁时必不可少的嫁妆,被誉为毛南族的“族宝”。毛南族花竹帽在过去多被当做雨具使用,后成为毛南族服饰的组成部分。花竹帽在当地流传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清代嘉庆年间出产的“竹笠极细密,少年妇女戴之”(清《广西通志》)。民国年间,该地区“出产最精致的斗笠”(《思恩县志》)亦被载入史册。
毛南族花竹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