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凡事都要靠自己 (第3/3页)
卒伽蓝。
杨玄感必败无疑,河北人当然不会给他陪葬,所以,形势就颠覆了。
“如果你不想连累家族,不想连累齐王,那就顺势脱离黎阳,回赵郡好生休养。”李守素劝道,“当然,你也可以留在这里。”旋即李守素说到了刘炫、魏德深、魏征、傅奕、盖文懿,还有从西北悄然归来的薛德音,一大群文翰大儒、河北名士,都在这里,都集中在独孤震这杆大旗下,准备来一场声势浩大的“围猎”行动。
李玄道没有选择,只能留下。
=
正当王仲伯在灵宝山苦等李玄道之际,魏征和苏邕、苏定方父带着三四百乡勇火速赶到了安阳城。
几乎在同一时间,当柴绍带着集结于邺城的五六百乡勇连夜赶赴安阳城的时候,盘驻在韩陵山的太行贼撤离了,沿着漳水河两岸向莽莽大山而去。
水陆两道畅通无阻,黎阳军队再无理由进入魏郡。
也在这天深夜,杨玄感的密信送达王仲伯之手。
蒲山公李密与修武公杨玄tǐng抵达黎阳。这两位兵变的主要策划者及时赶到,大大加快了兵变的推进速度。
李密献计三策。上策北上打蓟燕,把皇帝和远征军阻绝于辽东,擒贼先擒王,一劳永逸。中策打关西,抢占长安,以关陇为根基争霸天下,徐图缓进。下策打东都,以河洛为根基征战中原,此策豪赌大于理xìng,困难和机遇并存,一步天堂一步地狱。
杨玄感反对北上。攻打蓟燕,不但千里迢迢,长途跋涉,更有遭受远征军和东都留守军南北夹击之危。另外河北人虎视眈眈,磨刀霍霍,北上危机四伏,此策不可取。
中策和下策实际上可以合二为一。先打东都,就此把关西的军队吸引出来,假如形势不妙,则间道直奔关西,如此则万无一失。
李密坚持北上,一旦形势不妙,则急速翻越太行山进入太原,征战于代、晋。代、晋地理位置好,高屋建瓴,可以对关西、中原和河北三地形成威胁。历代争霸天下者,以代、晋崛起而成功者为最多。近代最有说服力的例就是六镇大起义,代北武川系崛起于代、晋,而他们直接决定了百年来中土的命运。
此刻不论是杨玄感还是李密,都没有把兵变成功的希望寄托在西面的元弘嗣和东面的李雄身上,因为东西两路人马距离中原太远了,中间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故,所以只能把他们做为牵制兵力,兵变的主力还是黎阳。
黎阳的兵力有限,能否拿下东都不是靠军队,而是靠内应,但内应能否顺利打开城mén?从种种不利因素来分析和判断,李密的北上之策的确是上策,它可以确保兵变策划者始终掌控局势发展的主动权。
杨玄感为此举棋不定,征询王仲伯的意见。王仲伯少年从军,戎马倥偬,久经沙场,有着丰富的征战经验。他和李密的策略一致,他根本不相信东都里的人,更不相信山东人。当年尉迟迥拥有相当的实力,造反成功的可能xìng非常大,况且还有巴蜀和荆襄两地的支持,但正是因为关陇贵族内部的背叛,还有山东人的背叛,尉迟迥ォ兵败如山倒,几十万军队竟然在两个月内就分崩离析了。
造反这种事,不仅要靠实力,要靠正确的策略,还要牢牢掌控自己的命运,绝不能让别人卡住了自己的咽喉。
王仲伯急书杨玄感,力举北上,并愿承担先锋之责,拿下魏郡,迈出北上第一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