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武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章 武德 (第2/3页)

,再是荆州派士人,孟达不出兵,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李严书信的缘故。

    曹真大军在阳平关迁延十日,见不到孟达兵马,便匆匆退去,据说退兵当日,几乎骂遍了赵云全家。

    成都,丞相府。

    诸葛亮手握举报,面露喜色,回头对着身后之人说道:“幼常啊,赵将军此战打的漂亮啊,你以为见解如何啊。”

    “学生以为,这阳平关非但是胜利,而且是大胜,应该昭告天下,提振我军士气。”马谡答道。

    “不错,还有呢?李汉兴此人用兵你以为如何呀?”诸葛亮继续问道。

    “用兵灵动,因地制宜,若是学生在此地,也未见得能打的如此漂亮。”马谡拱手答道。

    “能让你幼常心服的人可不多啊,我来告诉你吧,幼常,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诸葛亮缓缓答道。

    “用兵之道,正是为人之道,曹真这一战,亏就亏在性情之上,几乎每一步,都落入了刚好设计的陷阱之中,身在局中而不知局,性情如何,自然兵道如何,譬如关张二将,侵掠如火,却也败在性情之上,你可要记住,刚愎自用,乃是兵家大忌!”诸葛亮回头缓缓说道。

    “谨遵丞相教诲。”马谡答道。

    诸葛亮一摆手,道:“那就卖赵将军一个人情吧,毕竟都是亲点的辅弼之臣,擢升李显为校尉、其部有军功者皆升三级。你去尚书台,寻一下郭攸之的意见。”

    “是!”马谡领了命,即往尚书台去了。

    且说阳平关自曹真因为等不到上庸的孟达出兵,因此怏怏而退。赵云也于此时接到了将令,留张凝率军驻守阳平关,自己引百骑前往成都复命。

    三日后,成都城内。

    “奉丞相令,李显将军于阳平关阻敌,使敌寸步不前,挫其兵峰,铽升任为军中校尉,掌军两千,赏度如前。”

    “谢丞相厚恩。”李显拱手谢道。

    李显从阳平关回来后,就听说了要升自己为校尉,心下一喜,便回头去向自己的堂兄和父母说到此事。

    赵云到也是豪气,出资购置了一处成都西侧的别院,供李显极其家人居住,到是原本李显的父亲,显得不是那么适应,毕竟常年在地里劳作,又那里受得了这种城里生活,觉得憋的慌,时不时还要往自己原来那两亩半的薄田里看看。

    这处别院因为在城中,自然是离得赵府近些,李显从一开始的无甚武人模样,慢慢的开始甚至有了些起色,他自己知道,双臂开始出现了部分肌肉,若是坚持一年,莫说箭术,只怕连枪术都要学了去。

    便是如此,坚持了一年多,李显的父亲倒也逐渐习惯了城里习气起来,早晨偶尔也能和左邻右舍攀谈起书法诗词来。

    “奇了怪,老子这辈子就冇读过几本书,他们非说你写滴雄关漫道真如铁,是我教滴,要我明天跟他们那几个老头子去参加诗会,要了亲命,我哪里会哦。”李显的父亲一口荆州口音,在家里抱怨着。却引得家里人哄笑。

    “老寿星,今天您生辰,咱们这几个就不为难你了,一会你家儿子当值回来,可要他为你写一首啊!”堂下几个看起来应该是读书人模样的老年人,应该是李显的父亲这几日结交的朋友,颇有点魏晋名士之风。

    “那肯定的,我家那个娃,机灵滴很,莫看他平时有时候粗枝大叶的,关键时候绝不含糊滴。”他老人家一捏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