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西河 第121 六日谈:单摆运动 (第3/3页)
日落橙红,雨后彩虹七彩。那太阳光,有颜色么?
这些问题,放在后世,大都是初中学生所习物理课内容,但刘杲随手牵来,便让这些两千年前的众人,思考数日半月,也难得出结论。
这就是刘杲长处所在。
以我之长,击彼之短,无不胜也!
最后,刘杲作出最后总结:“天下万物,无一不可格,无一不可穷其理。然世间,灵种繁多,事物不可万计,其义理,或可一目而知,或数十年皓首而不可得。”
“《格物》之法,亦有无数种,然最重要者,当为数术。”
“明日,我在此处,讲习《数术》”
课散之后,众人自讲坛返回邯郸。
一路上,众人议论纷纷,或言刘杲乃是讲习杂术,或言刘杲乃有大智慧。
“九门侯言,单摆可制作计时器。我一直苦思,却想不通,这左摇右晃的,怎么制作计时器?不懂,不懂!”
“岂止。九门侯最后提出三问,更是离奇。一石[3]铁球和一斤[3]铁球,谁先落地?按照常理,这自然是一石铁球先落地。不过九门侯既然如此说,难道是一斤小球先落地?”
“还有,九门侯又言,十岁童稚,能否一掌将铁钉击入木板?怪哉怪哉!我一掌击下去,还要被铁钉划破手皮,这十岁童稚能成功?真不知这是妖言,还是另有说辞?”
“九门侯今日三问,可比昔日屈平做《天问》之辞呐!”屈平,即屈原。
“不过,正如九门侯所言,凡《格物》之义理,当非偶然而信,而在于众人只要知其理,便皆能验证。九门侯这三问,若是能问能答,并且合乎事实,当比屈平做《天问》,更加风流。”
又有人感叹道:“九门侯所言计时器,若是能做出,那可真是夺天地之才。可惜南阳张子平早死五十年,不然当与九门侯拊掌而谈。”张子平,即张衡也,南阳郡人。
“这位仁兄所言大善。听九门侯今日一课,几乎再现当年张子平之风采。”
除个别纯儒学者,对刘杲所讲大为失望外,其他众人都是相互约定,明日再来听刘杲讲解《数术》。
注[1]:河北省,汉墓曾出土过错金云纹铁尺。两面有错金云纹,为汉孝武皇帝初年时物品。有兴趣的同学,可去找百度娘,搜索之。此处用“错金铁尺”,只是觉得此尺,比较好用些。
注[2]:汉世,一种计时工具。
注[3]:斤、石。汉世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一斤,约250克;一石,约3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