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西羌 第100 贾诩 (第3/3页)
赶来,说来却是话长。”贾诩大概简单介绍道:“闻听破羌校尉刘杲,攻入湟水后,不知使用些什么手段,短短时间,就在群羌之内威望高著。大羌恐惧,小羌感恩。甚至如今武威郡与金城郡交接地带,都有刘杲传闻。也是因此,我这一路通达,除在金城附近,遭到叛羌两次清洗,却无其他危险。”
“刘杲?就是与叛羌对持黄河的那路汉军?他在湟水,竟然不是叛羌宣传的‘困兽犹斗’,而是‘大有作为’?若是如此,他为何不反攻金城?”阎忠惊道。
贾诩向阎忠解释道:“刘杲能在湟中驯服叛羌,肯定是武功卓绝,心思细腻。我观此人行事,多有求稳心思,不肯随意冒险。想来,刘杲应该是等一个合适机会。不过今日黄河水水涨,怕是刘杲大动作就月内。”
“区区数千人,就敢突击敌后,这还不算冒险行事?”阎忠摇头道,显然他不赞成贾诩对刘杲的评价。
不等贾诩回答,阎忠又言:“文和一入我门,便提及刘杲,莫非今日在他帐下效力?”
“山脉险曲,难以通达。虽对此人有兴趣,但却不曾见上一面。”贾诩诚实的回答道。
阎忠皱眉道;“那你意……是说,我的出路系在刘杲一身?”阎忠不是驽笨之人,很快领会到贾诩为何提起刘杲。贾诩不是做说客,而是想以此,令阎忠脱离漩涡。
阎忠紧皱眉头,长身而起。在屋内度来度去良久,阎忠长吁:“如是暗合刘杲,能有几分把握?”
“七成!”贾诩两眼露出精光。
“七成?足以!”
注[1]:史书记载,湟中义从反叛者为北宫伯玉、李文侯。其中北宫伯玉,有书籍明确提出,其原名为北宫玉,字伯玉。再,因王莽改革,整个东汉,姓名普遍皆为单名。由此,可猜测,这李文侯,文侯乃是其字。
考虑湟中义从的汉化程度较高。譬如中平五年,董卓、皇甫嵩大败西羌时,史书明确提出此时董卓帐下,有湟中义从{这里的湟中义从,究竟是董卓诱降来的,还是与反叛的那些湟中义从,是同地的两个不同团伙,在此暂且不作考据}。
由上,可以判定文侯当为李文侯之字。
在本文里,李文侯,都是过场人物,咱就不替他取个合适假名。暂且直称李文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