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核 (第2/3页)
李治抬头打量二人,这卢承庆身材颀长,仪表不俗,杜正伦与他一比,差了许多,是个其貌不扬的小老头子。
两人见礼之后,李治笑道:“两位爱卿一路入京,舟车劳顿,朕却急着把你们喊来,可别怪朕。”
卢承庆正色道:“陛下召我们入京,就是为办事,臣一进城就入宫,就是等着陛下召唤。”
李治点点头,道:“既然你们知道朕召你们进京的目的,那朕就直接问了,长安缺粮的事,你们可有解决办法?”
杜正伦听了,暗吃一惊。
他进京后只顾着写弹劾褚遂良的奏章,又去找来济、韩瑷吵了一架,还没来得及顾户部的事。
正当他额头冒汗时,一旁的卢承庆缓缓取出一份奏章。
“要解决眼下长安缺粮困境,臣想到一主一次两个法子,请陛下过目。”
李治接过奏章,慢慢浏览了一遍,心中暗暗点头。
卢承庆眼光不错,看出了长安缺粮的两个主要原因。
一个是关中土地越来越少,人口越来越多。
一个是洛阳运粮不便。
他也分别想出应对方法。
针对前一个问题,他提议将长安一部分人口向东迁移,减少就食压力,剩下的百姓也能分到更多良田。
后一个问题,他提议修改运粮路线,通过水陆并进的法子。
在三门峡险谷前后,安置两支运粮船队,粮食先走水路来到三门峡险谷,然后再改走陆路。
等过了三门险谷,再重新换上水路,如此一来,大部分都走的水路,只有中间一小段是陆路,可节省大量运力。
若非李治想到更好的法子,卢承庆后面这个办法,倒可以采用。
至于前面迁移人口的做法,并不治本,卢承庆并未意识到,关中耕地面积越来越少,是水土流失的原因。
李治点头说了句“不错”,转头看向杜正伦。
“杜卿,你可有想到法子?”
杜正伦颇有几分急智,又当过户部侍郎,趁着李治浏览卢承庆奏章的功夫,已理出几分思绪。
他拱手道:“回陛下,据臣所知,两汉时期,关中可耕土地有四万多顷,如今却只万顷不到,故而关中粮产,难以供给长安。”
李治目光一亮,道:“说的好,那为何可耕土地减少了呢?”
杜正伦道:“应该是因战争的缘故,自秦汉以来,关中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火损毁了大量良田。”
李治道:“为何战火会损毁良田,荒田难道就不能再开垦吗?”
杜正伦道:“这……”他毕竟也只是坐在办公房,看一些相关史籍,再听手下官员汇报,并不清楚深入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