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第四百三十章 五体投地的宰相们,基础改革进行中 (第1/3页)
李瑄令户部统计京兆府的成果。
在除贱为良运动前,京兆府耕地登记在册有三千八百万亩。
而京兆府有户口五十五万。
如果按照以往的均田制,每户授桑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需要五千五百万亩。
所以名义授田与实际授田,定然会有区别。
几乎没有百姓完成百分之百的授田。
结合实际,李瑄不可能再进行原本一户一百亩地授与。
且在收田与授田之间,要更加严格。
田可以授出去,也必须再收回来。
这三千八百万亩田地,其中有上千万亩,都被豪强大族、王公贵族、官吏所掌控。
在重新统计以后,关中的田地又增加三百万亩。
这些属于隐匿,根本没有登记的田地。
而除贱为良的成效,不仅仅是新增三百万亩在户籍的土地。
更主要是在京兆府解放农奴上千人,佃户大大小小有十二万余户。
真正的惠及京兆地区百姓。
更别说还未统计出的“河内道”,也就是包括关中、朔方一带的地区。
“现客户已归,就剩逃亡在深山老林中的百姓。各地县令,需在山岭之间,立下木牌,指引他们归乡。”
李瑄在一次政事堂会议之中,向宰相们庆祝除贱为良的成果。
虽然只统计到京兆府,但李岘、刘晏等宰相都是有远见卓识者。
除贱为良,只要宰相与他站一队,由宰相再向文武百官发号施令,就可平稳运行。
通过对关中土地的统计,李瑄明白后世流传大唐耕地超过十五亿亩,是子虚乌有。
哪怕大唐最终能统计出八亿亩耕地,就足矣使百姓富足,有应对天灾的能力。
至于军屯,截至乾元元载,共有大小军屯一千四百六十八屯。
江南等地的都督府将来也会屯田,以后军屯还会增加。
不过一军屯大概是二十顷到五十顷。一顷为一百亩。
加起来不过数百万亩而已,与百姓耕地相差远矣。
“还是至尊有先见之明,没想到豪强大族隐藏这么多耕地。这些土地释还百姓后,百姓也终于能松一口气。”
杨绾向李瑄拱手道。
大豪强以万顷计土地,跨县连郡,不可一世。
如果不让他们将耕地交还,矛盾会越来越激烈,直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有超过十万户的百姓租种有豪强大族的土地,生活上被剥削、压榨。
也幸亏京兆府在天子脚下,否则这些良籍不知道有多少会被充为农奴。
“地方官吏被豪强大族收买,豪强大族逃亡反扑,也是当下要注意的问题。现在河南河北、江南山南等地正如火如荼地除贱为良,告诉各地黜置使、都督府,兵员多出,随时准备打击叛逆。”
“第一次除贱为良,一定要以雷霆之势,秋风扫落叶。哪怕不能尽除,也要将这种风气彻底压制住,释还耕地,百姓昌平。”
李瑄又向在坐的宰相提醒道。
京兆最近,这里出现过的问题和经验,可以及时向严庄、张镐等人反馈。
除贱为良,并非“杀富”。
因为大唐朝廷早有策令,不得兼并土地。
一个家族,良田动辄千顷、万顷。
只是这个理由,李瑄就足矣将他们处死。
但李瑄顾全大局,网开一面。对没有奸淫掳掠等罪行的大族赦免。只是给他们平均留一百亩土地,但大族的财产没有没收。
没收的是那些豪强的全族资产。
“臣会尽快通知各地。”
李岘领命道。
“卢尚书,整饬吏治,要持续不断。考核严谨,那些收受贿赂的县令郡守,在此时期当用重典。那些因死于豪强之手的县卒,也重赏其家属永业田。”
李瑄将善后的事情交由卢奂。
至尊锦衣卫那里,单独进行抚恤事宜。
将除贱为良当做一场战争,将每一名战死者,视为为国捐躯。
大唐月报会寻找一些感人肺腑的故事,以慰军心,以宽民心。
“臣遵旨!”
卢奂领命。
“裴仆射,关中各地送来的资产,入粮仓、左藏库。黄金、白银则重新熔炼,按照十斤一块的金条,一斤一个的银锭标准,储存至金库、银库。”
李瑄将这件事情交代给尚书左仆射裴遵庆。
自李瑄为天策上将、秦王起,就开始储存金条、银锭。
不论是吐蕃、回纥,以及各番邦的进献,还是李瑄从西域运来的黄金,亦或者原本储存的黄金白银,都重新熔炼。
按照十斤、五斤、一斤、五两、一两的标准熔炼,打上官印,日期。
另外,诸金矿所得黄金,也直接熔炼成金条储存。
那些金银首饰、器皿,如果没有艺术价值也熔炼掉。
在大唐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地方,那就是金银一直是贵族的玩物,很少作为货币去流通。
大唐更多的是绢钱交易商品,老百姓也只使用绢钱。
足够多的金银储备,才能支撑将来的货币体系。
大唐的金银是不多,但大唐可以用丝绸去换胡人、外国的金银。
而且大唐控制呼罗珊地区,那里有探明的金矿、银矿,大唐也能分一杯羹。
在剿灭豪强的过程中,获得大量金银珠宝是一定的。
“臣遵旨!”
裴遵庆领命。
“现在长安升米多少钱?”
李瑄问李岘米价。
安史之乱后,长安米价居高不下,李瑄隔几天就会询问一次。
“回至尊,米价已落至升米二十文,虽不如开元鼎盛,但已回到天宝初年,民间都在称赞至尊的英明。”
李岘向李瑄禀告道。
除贱为良引起动乱是一定的,但效果却是立竿见影。
士族、大族,在这次动乱中必然又是一次重创,带来的冲击不亚于武则天时代。
李岘虽是士族,然问心无愧。
追随至尊的脚步,即便粉身碎骨,亦无怨无悔。
这个时候,李岘也不得不佩服至尊的用人之道。
中书省、门下省的长吏、次吏。
六部之中,尚书、侍郎、郎中。
九卿、五监的长吏、次吏。
御史台!
几乎清一色是李瑄的嫡系,或者向他缴纳投名状者。
或许他们也有家族、姻亲田连阡陌。
但在士农工商的时代,损失土地不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