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新的矛盾 (第2/3页)
浅,而且施肥还没有普及的唐朝,唐人对于耕作,还是十分粗放,把种子种到地里就完事,也很少除草,抓虫施肥等等。收成完全凭天。
陆哲虽然没有种过地,但是没有吃过猪肉,还是见过猪跑的。深耕细作,高垄密植这两句在后世都听烂的东西还是明白的。
所以,他向耕地组建议把所有的地深耕的时候,村人虽然有些不以为然,但是看在他之前的神奇之处和曲辕犁可控制耕地深浅等因素之下,还是依言深耕了。
但是,到了陆哲家的地插秧的时候,陆哲遇到了重大的阻碍。陆哲不仅对种植的作物做了改变,而且还对种植的手法进行了改革。
左华山位于后世河南与安徽接壤的地段,但是还是属于河南,中原自古是产粮地区,所以陆哲就想起后世河南老乡爱吃的主食起来,想要改黍米为麦子。
对于这点,村人都觉得陆哲疯了,在他们看来,村里的地,都不是什么上田,只能种黍米这种比较好养活的作物,怎么可能去种麦子等作物。肯定没什么收成。
虽然馎饦,毕罗,胡饼等食物确是要比黍米可口,但是那个需要浪费多少麦子啊。不少人心中都暗暗地想。
这个年代,因为没有石磨,麦子脱壳都是靠后世那种打谷子的连枷,而面粉,更是靠人工用石舂,一下下舂出来的,要得到面粉,极为费力。而且做出来的面粉还含有麸皮。要想得到后世超市随处可见的精白面粉,就需要过筛,再舂,把这个环节重复好几遍,才能得到精白面粉。
对于这时的一般农户来说,麦饭才是麦子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将脱壳的麦粒,直接蒸熟当饭吃。各位自行想象下这个口感,所以在石磨出现之前,麦饭一直都是穷人的食物,因为容易吃坏肚子,地位甚至还不如黍米呢。
对于陆哲想要种麦子这个事情,村人是持反对态度的,而陆哲自己,也对自己这个计划没有什么信心,毕竟他也没有种过地,于是,再次表示自己的制盐秘术可以给自己换到足够粮食,自己只是想试试而已的态度后,陆哲也从善如流地将家里的地一分为二,一半种麦子,一半种黍米。算是勉强让林姜氏之流不再数落他。
在种植什么作物上,村民勉强跟陆哲达成了共识,而且或多或少地,都用一副看败家子的目光看着他。
而陆哲关于种植方式的坚持,让村人彻底难以苟同。
陆哲后世也去过不少次乡下,看到过麦田,大概知道麦田是什么样子的。而且深耕细作,高垄密植这个是后世获得高产的基本要素,这一点陆哲是毋庸置疑的。所以陆哲按着记忆中麦田的样子,给插秧组描述一番之后,村人纷纷炸锅了。
哪有这般种地的。听过陆哲的要求之后,所有人都是一副惊诧的表情,原来,因为唐朝地力的原因,唐人插秧的间距都很大,为了保证每一株作物都有足够的养分,而陆哲要求的,竟然是插得如此密密麻麻,这不是浪费了土地和种子么,村人们都表示哪怕陆哲自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