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43章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43章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第2/3页)

冯衍的权力遭到挤压,他再不努力,就要被边缘化了。

    却听第五伦道:“南中情势复杂,绝不似中原两邦交战这般简单,若仍在成家牙门下,容易出纰漏,便由大行令、典属国、绣衣卫一起出人,专门建一个南中牙门。”

    所谓牙门,便是办事机构,多为临时性成立,相当于“XX领导小组”,如今朝廷里已经建了东汉、青州、成家、荆楚等牙门,各负责一方诸侯的外交、谍报等事。

    另有属于典属国的匈奴、羌中、武都、西域、高句丽等牙门,则负责和蛮夷的往来,设了九译所,招募翻译人才。

    这些九卿官署下的新牙门,每年是可以拨给大批经费的,更有能领俸禄的正式人员编制,至于可以自行征辟的临时工,更是数不胜数。所以冯衍也希望能多争取来几个,官署管的事多,就意味着权力大,官员多,财政预算也多,长官也有面子。

    如今,一听自己千辛万苦打通的活,居然要分给竞争者一半,冯衍老大不乐意,直到第五伦笑道:“这南中之事,还是由卿全权管辖,典属国、绣衣卫派来的人,算是借调,听凭冯卿差遣。”

    这下,冯衍才又高兴起来,继续兢兢业业向第五伦述职。

    “公孙述之所以铸铁钱,缺铜是一大缘由,但成家既然愿与我朝媾和,专事南方,若一年半载后控制犍为,则南方之铜源源不绝,公孙述却连一年都等不了,急切铸币,为何?国用不足之故也!”

    冯衍描述他在成都的所见所谓:“公孙述其实尚未占得全益,蜀中田亩虽膏,,但豪族大姓亦强,分走泰半利益,成家每年田租赋税尚不如我朝十分之一。”

    “然而公孙述类王莽,喜欢修饰边幅,在内,其朝廷遍设百官,三公九卿无一不全,俸禄亦按汉、新颁发。公孙述又分封二子为王,诸亲信为侯,大兴土木建造宗庙、宫殿。”

    “在外,公孙述为开拓疆域,征伐大批壮丁入军,新莽时,益州三征句町,已显疲态,如今公孙述既不与民休憩,反穷兵黩武,且不说益州百姓内奉万乘,外给三军,已不堪其命,就说朝廷府库,只怕早已空虚。”

    冯衍说出了他的结论:“故公孙述只能急铸铁钱,强迫百姓使用,以钱采买军备,以资国用,又给吏员颁发俸禄,以省粮秣。”

    第五伦也不吝夸奖:“窥一斑而知全豹,不愧是予之‘张仪’,先生这次入蜀,成效颇大啊。”

    他又举起一枚铁钱,看向若有所思的少府宋弘:“从这铁钱上,予就知道公孙述心中急功近利,而其小朝廷捉襟见肘,看来予的国策是对的,巴蜀不必先伐,五年十年之后,就算公孙庙堂尚在,国中货殖民生也将衰败混乱。”

    冯衍还只是见微知著,从细处看透成家的困境,第五伦这句话,却是实打实的预言了。

    宋弘出了名的直愣,一皱眉,竟反问皇帝道:“巴蜀素来以富庶著称,盐、铁、粮食、人口都很充足,可与蜀西氐羌换马,哪怕与外界断绝往来,也能自给自足,陛下何以预见,其民生将速溃?”

    因为经济自有其内在的规律啊,第五伦点着一旁的史官,让他们好好记下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

    自战国以来,直到汉、新,黄金便是实打实的法定上币,这是毋庸置疑的事。

    但它为什么是上币,却从来没人说清楚过,所有人都习以为常,直到第五伦当着两位臣子的面,道出了货币的实质。

    他说,货币是平衡物品的等价物。而金银作为一般等价物,不但数量稀少,便于分割、价值统一、外形美观,且除了作为奢侈品装饰外,在工农诸事上,其实没有太大的用处,因此是最理想的货币。

    作为天然货币,哪怕铸成金饼,交易时一般需要称量。

    宋弘听得半懂不懂,但还是下意识地反驳:“陛下,黄金为上币由来已久,但银,只有数百年前,楚国曾以之为币。”

    第五伦却神秘一笑:“宋卿姑且待之,银日后为天然宝货,亦是迟早的事。”

    又道:“以铜来论,作为货币,便大不如金银,一来,以成块之铜,难以切割交易,须得由官府铸币方可。”

    “其二,铜数量远多于黄金,尤其以南方居多,地方豪强、诸侯控制矿产山林,常能获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