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举国之力哄太后 (第3/3页)
“何止是麻烦,我看把户部当了都不够。”
又有一人走了过来,却是原大学士尹继善之子、现任军机章京的庆桂。
“太后六十大寿时用银九百六十万两,七十大寿用银一千三百万余,这次八十大寿规模可比前两次大得多,我看弄不好就要半个国库了。”
望着张灯结彩犹如仙境的皇城内外,庆桂忍不住摇了摇头。
大清如今国库年入三千万余两,皇上给太后做一次生日就要花去国库一半收入,任谁不心惊!
刘统勋苦笑一声,对英廉道:“计六兄,你如今兼着户部的差,这户部什么情况想来你比我这军机更清楚,我看你还是要上折子才行,不然亏空太大从哪里着补?”
言罢又叹口气道:“前番用兵西陲,平定准、回两部历时五年,所用帑银三千万余两。前次用兵金川,地仅千里,不及准、回两部十之一二,用帑银至四千万,然事半功倍,今小金川再反,三路大军齐集,恐钱粮开销不下三千万。三十一年时用兵缅甸至三十四年,也用银千万余两...如今又要为太后庆大寿,国库哪里能供应得上,若不行劝阻,国家财力竭了不说,民间也必定怨声载道。长此下去,如何得了。”
“可不是么,前番巡幸,有司地方一意奉承,所费岂是以千万来计。东南元气大耗,影响所及,吏治民风都一一败坏。我等身为臣子,岂能趋利避害,不加以劝谏。”
庆桂虽然年轻,却是满洲大员中难得务实清廉之人,也以敢言敢谏著称。
“刘中堂且放心,既我担着户部差事,自当以国事为重。”英廉表明态度。
“如此,甚好。”
刘统勋也不多言,自去上他的轿子入值军机。庆桂则是留下又与英廉多说了几句方才告辞。
目睹庆桂走远,英廉正要上轿,耳畔传却来一人的声音:“皇上乃大孝之人,中堂不可就太后寿辰一事谏言。若国库真难以支应,倒不妨请开大捐。”
所谓“大捐”即吏部“捐纳”办法中的暂行例事——遇到特定大事拿出一些高品官爵发售。
吏部常规发售的官爵多在四品以下,故称小捐;
大捐所售官爵则最低也在四品,且多为实职,所以只有遇到特殊情况才会拿出来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