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吴三桂的蜗牛师 (第2/3页)
总兵仅仅走了600余里。
平均一天30里不到,这可不是加急行军,而是蜗牛速度。
吴三桂之所以在这里晃,当然是有原因的。
他不想在于关外的***周旋了,从他20岁与他舅舅、父亲一起戎马生涯,就与***打交道,现在已经将近20年了。
***的势力越来越大,还有厉害的红衣大炮,而明军这边是赢少输多,关外的防线一步一步的丧失。
从孙承宗,孙元化,到袁崇焕,在宁锦一带筑起了三道牢不可破的防线,现在只剩下这道宁远防线了。
一任又一任的督师、总兵死走逃亡,战死边关的不说了,没战死的被崇祯抓走砍头了,就连袁崇焕也被处于极刑。
粮饷发不下来,军队哗变,明军将领纷纷投降,先是孔有德,接着是尚可喜和耿仲明,后来就连洪承畴都投降了***。
吴三桂也有些心灰意冷,他不想投降***,但更不愿待在大明的宁远。
别看努尔哈赤一命呜呼了,但是他的儿子皇太极比他还厉害,在他的治理下,后金一天天崛起,成长为大清国。
取代蒙古和契丹,成为盘居辽阔草原上的雄鹰之王。
此消彼长,大明朝日以颓废。
大明朝廷喜怒无常,最不好伺候,特别是崇祯喜欢秋后算账。他不知道哪一天悬在头上的天子剑就会落到他的脖子上。
因此他早就想撤回关内了。
现在朝廷加封他的官职,让他入卫勤王
,真是天赐良机。
但此时他脑袋非常清醒,让他入卫可以,但绝不能去勤王。
于是他找了个借口要内迁关外的20万老百姓,这就是他慢如蜗牛的行军冠冕堂皇的借口。
现在到了永平府,干脆不就走了。
原因是他前后接到了三封信。
第一封当然是李自成给他写了的亲笔劝降书,第二封信与第一封份是一起的,这是他亲爹吴襄写给他的劝相书。
这两封信意思一致,都是劝他顺天应人,赶紧率兵弃了大明,投降大顺,封妻荫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