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六章 道衍,我们比谁的预判更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六章 道衍,我们比谁的预判更准 (第2/3页)

下你的预判封好,他日,我们一起解封,分出胜负。”

    朱允炆将一封封好的信放在桌案上,然后走向门口,吩咐内监的人不要打扰道衍,若他需出宫,安排人送出去即可。

    双喜见朱允炆心情不错,便笑道:“皇上,今儿可要去后宫?”

    朱允炆已经一个多月没去后宫了,还是一条鞭法给闹腾的,纵然内阁拿出了完善的方案,针对存在的问题,也准备了应对策略。

    比如银贵谷贱的问题,内阁给出的意见是让课税司担负起银两与谷物兑换职责,全国统一标准,避免商人恶意抬高银价。

    再是比如州府县可能抵制的问题,内阁会同户部,与朱允炆反复商议,认为州府县抵制的原因,是一条鞭法会伤害地方衙门利益,让其无利可图。

    朝廷可以退让一步,拿出税银的三成,让给州府县自主支配,中央只需要七成便可。

    如果是朱元璋掌权,听说内阁与户部想要让地方分自己的钱,这些人的脑袋都可以挂在旗杆上风干了。但朱允炆不是朱元璋,他更懂得市场规律,更懂得财政一次分配、二次分配。

    朱允炆拿着户部给出的往年税收数据,计算了许久,最终答应了内阁,让利地方,推行政策。

    可朱允炆同意了,内阁点头了,六部知道了,百官不干了。

    一群群开始闹事,说什么一旦留钱给地方,势必会导致地方割据,引发地方贪腐,到时候地方富有,而中央财政短缺,又该如何是好?

    还说一旦如此行事,京城必然会陷入无粮可用的境地,到时候易子而食的惨剧将会重现人间。

    一条鞭法还没推行地方,先在朝廷遭遇了抵制。

    这让朱允炆很是头疼,也彻底感受到了改革的阻力,这些顽固派,打着冠冕堂皇的理由,将一条鞭法批的一无是处,甚至有官员说什么,此法一行,必会引发天怒。

    天怒没怒,朱允炆不知道。

    但地震是真的来了。

    虽然震级不高,动静不大,但毕竟感觉到了震感。

    这下子,更给了官员发挥的空间,将一条鞭法与上天警告联系在一起,一定要让朱允炆停止此法。

    朱允炆好脾气,也被激怒了。

    丫的,地震咋回事,老子比你们这群白痴更清楚,竟然借地震攻击一条鞭法,那就赏他们一条鞭,让这些白痴拿着马鞭,去边塞放马去。

    一个月内,朱允炆先后调走了三十五位官员,比如跳的最凶的七品的监察御史刘勇,朱允炆表扬了他,然后大笔一挥,升任刘勇为六品宣抚佥事,任职地点,雷州府。

    收到调令的刘勇,哀求皇上收回成命,并转换立场,表示第一个拥护一条鞭法。

    雷州府,可是广州最南面了,游过海,就可以到海南岛钓鱼了。

    刘勇明显是没钓鱼的爱好的,求关系,走后门,最后还是吏部尚书齐泰说情,朱允炆才收回了任命。

    但其他人就没那么幸运了,也比较硬骨头,收拾行李,该去边塞牧马的去边塞,该去沙漠挖沙子的去沙漠,该去海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