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朱允炆的调令 (第3/3页)
他不像是曾经所表现出来的淳厚仁慈,犹豫不决,更多了一份杀伐果断的魄力,还有一种智珠在握的决断力。
更让朱棣感觉意外的是,自己这个侄子,似乎在治国方面,很有见地,颇有一番明主之风。
朱棣解不开自己的困惑,只能在思索而不能得的困意中,昏昏睡去。
在灯火辉煌的皇宫中,朱允炆正听闻着大明安全局第一任指挥史刘长阁的汇报。
刘长阁起于微末,经历过数次大战,在蓝玉“征沙漠”表现英勇,后被朱元璋选入内卫。
这个历史上找不到名字的小人物,因为朱允炆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成为了大明安全局的最高负责人——指挥史。
朱允炆选择刘长阁,不止是他的忠诚无需怀疑,还包括他超乎常人的能力。
识文断字,颇有谋略。
秋毫能察,一叶知秋。
这是朱允炆对刘长阁的评价。
自从大明安全局设置以来,刘长阁便尽心竭力,在短短一周之内,从亲军卫队中,选拔了三千好手,撒入帝都内外,刺探消息,调查情报。
刘长阁对朱允炆禀告道:“李增枝与燕王密谈了一个时辰,至于具体内容,我等无法探查。”
朱允炆沉思了下,说道:“人若是有二心,对他再好,他也不知道好。”
刘长阁没有敢接话。
朱允炆轻轻笑了笑,说道:“你先下去吧。”
刘长阁施礼退走。
朱允炆思索良久,对一旁垂手的双喜说道:“让内阁拟旨,任命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史平安、盛庸,为北平都指挥史,平安控制北平防务,调四川都指挥史瞿能、徐凯屯兵山海关、开平、临清。另外安排武定候郭英,接管大同。”
“告诉平安、盛庸、瞿能等人,厚待军卒,确保军队必须听从朝廷命令,若有人不听,可行军法!指挥军官,酌情重新选派,朕给他们权力!”
双喜凝重地记在脑海之中,匆匆去了内阁。
这一晚,解缙坐镇内阁,听闻皇上的命令,虽感意外却也在意料之中。
燕王朱棣,始终都是皇上关注的焦点。
没有之一!
解缙不明白皇上是怎么想的,他似乎笃定其他藩王不会有异动,只将目光放在了朱棣身上。不过按照当下的格局来看,燕王的威胁,确实是众藩王之首。
解缙拟旨,朱允炆用印,通政司连夜将命令传了出去。
朱允炆决定先走一步棋,看看朱棣的反应。
平安、盛庸、瞿能,都是靖难之战中涌现出来的杰出将领,朱允炆一口气将三人都派到了北方,专门盯着朱棣,这份军事上的威胁,相信朱棣明白是什么意思。
七月十七日晚,朱棣抵达京师城外,却没有选择入城,而是在城外休息了一晚。
翌日一早,朱棣的车架便渡江到了三山门码头,没有趾高气扬,而是白衣白带,痛哭流涕,高声呼喊:“父皇,儿臣来晚了。”
----
PS:求下推荐票,月票,新书起步,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惊雪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