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望之不似人君 (第2/3页)
山也非常难。
老朱也曾经一度想直接对孔子出手,比如说洪武初年定下‘孔庙春秋释奠,止行于曲阜,天下不必通祀’。
这一下读书人闹翻天了,老朱无奈,只能收回成命,但他又心有不甘。
所以老朱对所谓的衍圣公出手,赐给孔府两千顷土地。‘养之以禄而不任之以事’,孔家的人好好负责祭祀老祖宗就够了,做官啥的就不用考虑了。
在宋朝乃至元朝,衍圣公好歹也是要加官,身上多少挂个职。但是在洪武皇帝时期,衍圣公就是摆设。
这么做有必要,孔子的影响在那里摆着,老朱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至于孔子的子孙,很多人对衍圣公有怨言,但是没办法,谁让人有个好祖宗呢,这也是宽待读书人的一种表现和手段。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老朱看到这个就怒了。
孔子觉得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臣子要忠于君主,君主也要对臣子以礼相待,双方多少有个对等。
而孟子呢,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一下可好了,老朱这样的暴脾气岂能忍。他废黜丞相制度就是加强皇权,哪能允许有人鼓励大臣视皇帝位仇人的?
所以老朱下诏将孟子逐出文庙,不得配享。
结果读书人不答应,不少人死谏。
老朱看似是认怂了,可是无数读书人视作经典的《孟子》都被老朱删改了。
四书之一的《孟子》成为了《孟子节文》,这才算是定下来科举制度,正版《孟子》不作科举题目,一切圣贤中正之学以《孟子节文》为标准。
到底谁赢了谁输了,这也很难说。
妥协、制衡,这也是政治当中的重要一环。
强势如老朱,也没办法做到所有的事情都按照自己意思来。可是达到了一些目的,就足够了。
读书人的梦想是什么?
是传播圣人教化、天下大同,是青史留名、辅佐君主......
这些可能太宏大了,具体一点的就是他们希望皇帝能够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他们喜欢的是两宋时期读书人的地位非常高,武将在他们面前地位低微,是武人的生杀之权被读书人掌握。是皇帝就算是再暴怒,也不能杀读书人、不能杀文官。
他们也喜欢蒙元,虽然有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乞的说法。读书人,甚至只是比乞丐强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