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社学(第二更,求支持) (第2/3页)
在这样平整,之所以不愿意废除徭役,就是因为官道的整修每年都需要大量的劳役,一但废除徭役,全国十几万公里的官道整治,每年都将是笔不小的开支。不过在未来,徭役必定会废除的,但是到那个时候,这些官道也必须变成“高速公路”,17世纪的收费公路,通过收费来维持官道的修整。
“臣惶恐!陛下日理万机尚不辞辛劳来此,臣又焉有辛苦之理。”
王夫之连忙回礼道。
乡间的社学往往只有一两名老师,因为正是上课的时间,所以,在他们两人进去的时候,这只有几间房屋的乡间社学内,并没有人恭侯,跟在陛下的身边王夫之便悄声问道,
“陛下是如何知道此地?”
“因为这里最穷啊!”
陛下的回答,让王夫之略微一愣,一时间,居然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这里最穷!
看着这几间灰砖房屋,听着其中传出来的读书声,朱明忠笑说道。
“前阵子,朕听说这里的社学先生为了让学生来读书,非但拿出自己的禄米给村里的子弟买笔墨纸,还有特意拿出家宅作为社学,所以,朕便特意来这里看看,也算是微服私访吧!”
在17世纪,皇帝微服出巡还是可能的,毕竟在这个时候,没有几个人知道皇帝的相貌。就像现在,朱明忠的穿着打扮看起来倒更像是士绅,至于王夫之与普通学者没有任何区别。
“孩子们现在还在上课啊。那我们就不打扰他们上课了。而农,你是我是大明的学政,你来说一说,这社学兴于何时?”
朱明忠打量了一下周围的环境,一边走,一边问道。
大明原本并没有学政一职,只有提学御史,明制以御史提督两京学校,员额各一人,万历末南京增设一人。其职任是提督两京及直隶府州县学。而朱明忠将其改为提督学政,由礼部侍郎兼任,在他的计划中,未来的礼部的职责将会转向教育。
“回公子,当年蒙元入寇数十年,令我中国士风日下、道德日衰,因此高皇帝于洪武二年下诏各地办学,高皇帝曾晓谕全国“治以教化为先,孝化以学校为本,京师虽有太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校,延师儒,授生徒,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后于洪武八年谕旨中书省,“昔成周之世,家有熟,党有痒,故民无不习于学,是以孝化行而风俗美,今京师及县皆有学,而乡社之民未睹孝化,宜有司更置社学,延师儒以教民间子弟,庶可导民善俗也”……”
王夫之想了一下如此回答道,他选择了一个最正确的回答——高皇帝举办社学的初衷,当然他也没有忘记提及陛下。
“陛下之所以大兴社学,亦是因为清虏入寇,致使我中国士风日是、道德日衰,为教化天下,扫尽鞑虏之气方才大兴社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