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七章 清国的决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七十七章 清国的决定 (第3/3页)



    纪昀只是没想到,乾隆竟然把这个头衔转给了儿子来戴。

    这样似乎能够规避一些名誉上的问题。

    如果这份协议内容泄露,民间也只会看到大清的奴儿干都司建州左卫指挥使去签了协议。

    不会直接想到,在大明那边,这个身份是大清皇帝的,而不是某个皇子的。

    这样对大清皇帝的名誉影响能降到最小。

    纪昀下意识的想要恭维一下,赞扬一下乾隆的聪慧睿智。

    但是话没出口就意识到,乾隆未必会为这种事情感到骄傲,甚至可能会在心中觉得羞耻和屈辱。

    所以纪昀直接没有接话茬,看着乾隆吩咐大学士们完成了手续。

    而后乾隆又给和珅和纪昀分别加了一个新头衔,都是建州左卫衙门下属的属官。

    未来正式谈判的时候,就让他们两个去应天府。

    和珅和纪昀两人听到任命就心里发虚,真的不是很想干这个活儿。

    和珅跟纪昀这些官员其实早就知道,南明朝廷对大清国的敌意和厌恶是极高的。

    如果没有大清太宗皇帝,明朝说不定就能灭了闯贼,继续统治整个中原天下,而不是半壁江山。

    如果不是后续的大清朝廷,长期跟南明的藩臣勾勾搭搭,南明也有机会成功北伐中原。

    只不过以前双方朝廷很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也就没有机会直接表达厌恶了。

    就算是极少数双方官员不得不打交道的时候,以前的南朝也没有现在那个性格暴躁的小王爷,

    在这个小王爷就藩之前,与南朝朝廷打交道的差事,都显然是吃力不讨好的。

    但是乾隆的命令,两人也没有办法违抗,只能老实答应下来。

    然后两人就开始非常仔细和深入的了解明朝的历史,特别是礼仪规则方面的记录。

    生怕下次去的时候被南朝的皇帝或者王爷找茬打死。

    另一边,顺国在印度打出了大明顺王的旗号,占领了英国在印度北部的殖民地。

    而后与大明的印度部队接触,顺势建立了与大明朝廷的联络。

    大明皇帝在英国拜伦使团离开应天府后,就让大学士们拟了份圣旨送去顺国。

    邀请对方派人明年夏天来应天府,讨论印度地区的势力和边界划分问题。

    大顺皇帝李长寿不会下跪接大明的圣旨,但是收到圣旨之后也乐呵呵的收下了,并表示自己会派人去。

    然后安排自己的一个弟弟,一个汉官礼部尚书,一个蒙官贵族万户,等明年春天出发去大明。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