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马嘎尔尼背后 (第2/3页)
方特别处,专门负责跟中国之间的贸易,显然他高升了,也许正是因为跟周琅组建中国东印度公司有关。
周琅从亨利皮特那里也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因为在马嘎尔尼的欢迎宴会上,并没有特别的消息,事实上英国人此时对中国的了解很有限。但英国人对马嘎尔尼此行充满了信心,这也正是这些英国人掀起中国热的原因。
这股热潮并不是他们对中国有多少信心,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们自己高度的自信。
这种信心让英国人毫不怀疑马嘎尔尼此行一定能收获到他们想象中的成功,他们认为既然英国正式派出了使臣,那么就没道理无法跟中国达成条件优厚的通商协议,这是一种十分不理智的自信,也正是一种国力高速提升时期的国家的国民心态。就好像21世纪的中国,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的国家能够创造任何奇迹。
英国人也相信随着马嘎尔尼访华,他们很快就能彻底打开跟中国之间的贸易来往,这种盲目的信心,恰好帮了周琅一把。否则他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只提出一份计划书,就能来来十来万英镑投资简直是不可想象的疯狂。只是英国人可能太过于自信了,导致连东印度公司都注意到了周琅。这是周琅没有想象到的,他主要目的就是那些年轻,轻率,又没有多少经验的年轻投资者,谁能想到最后东印度公司高层都介入了。
亨利皮特带来的其他信息,倒是让周琅对马嘎尔尼访华这件历史事件产生了新的看法,他惊讶的发现,马嘎尔尼访华在法理上,并不是英国的政府行为,竟然只是东印度公司的行为。这跟他的历史常识有很大的出入,他一直以为马嘎尔尼是代表英国国王,可实际上他代表的是东印度公司。
原因很简单,此时的英国国王是一个神经病,是不可能做出这种重大的外交决策的。在英国这件事也没有经过英国议会的授权,一切程序都是在东印度公司内部进行的。不但马嘎尔尼此行的所有经费都是东印度公司提供,礼物也是东印度公司准备的,包括其中著名的天象仪,就是东印度公司专门在德国拍卖的。连马嘎尔尼本人此行,都领取了东印度公司一万五千英镑的天价补贴。
可如果说英国政府毫不知情,那也不对。因为现在东印度公司的委员会成员可都是政府派出的高官,这有点类似于后世的美联储,政府向其中派遣官员,但性质上却是一家私营机构。因此访华这件事,不但英国政府知道,皮特首相也是清清楚楚。而且他们也认可马嘎尔尼可以代表英国政府,因为根据他们给东印度公司的特许权,东印度公司可以在东方代表英国政府。
因此事实上,这是一起英国政府高层通过东印度公司的框架,绕过议会进行的一次特殊的外交活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次行动跟国王没有半毛钱关系,首先写给乾隆的那封信就不可能出自一个神经病国王之手。
马嘎尔尼此次出行的目的,也绝不仅仅是商务谈判,而是一次全方位的政治刺探。周琅打听到马嘎尔尼的使团中包括大量的科技人员,他们精通军事、天文、化学、力学、制图、航海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这让使团人数高达六百多人。如果说只是一次商务谈判,显然不太正常。
历史上,马嘎尔尼回国后,没有向议会进行汇报,而是在东印度公司委员会上进行了汇报,这确实说明他只对东印度公司负责,而汇报的内容中还包括专门对长城和城墙做的侦查内容,马嘎尔尼报告说,中国的城墙防御能力能够抵御小型火炮,但无法抵御重型火炮。
这些周琅并不关心,因为他无法改变。他关注的是马嘎尔尼的行程,对方竟然只在加尔各答待了几天时间就出航了,而且并不是马上前往中国,他们打算尽快赶往马六甲海峡,然后在哪里等到3月,3月风气转变,他们可以就近出航前往中国。
周琅还关心一点,同样是历史书上没有写到的,那就是此时的英国人认为,这次出访,他们是接受中国政府邀请的。起因是去年南海县令亲自出面,广州十三行总商蔡世文作为翻译,代表两广总督长麟在广州城外的十三行走访了各个外国洋行,要求他们派遣使臣去庆祝即将到来的乾隆登基六十周年庆典。
周琅十分清楚,这只是总督长麟这个官员试图拍乾隆皇帝的马屁,可是在西方国家看来却具有不一样的味道,他们以为这是对他们的外交邀请。各国其实都派遣使团前来访问,只不过英国人最为重视,他们派遣了正副使都是贵族,团队高达六百人的超大团队,而且从欧洲精挑细选的挑选礼物。事实上庆祝乾隆登基六十年的使团不止英国一家,荷兰人的使团并不比英国人小,不一样的是,荷兰的使团是巴达维亚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直接派出来的,礼物甚至都是在外商云集的广州直接采购的。当地官员积极配合荷兰人采购礼物,并且在英国人后一年荷兰使团行程中,长麟一路陪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