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章 抗战名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第16章 抗战名将 (第1/3页)



    第16章 抗战名将《网》

    七七事变起始,日本军队北平地区并不占优势,如果当时赵登禹部能够将被围的日本军队全歼,卢沟桥就不会失守,那么历史将会走向哪一条岔路呢?

    笔记本记载的史料里,七七事变引的平津战事以国民党29军退出河北,放弃平津告终。细细归结起来,方的失败,固然有实力方面的原因,但其起决定作用的却可以归咎到两个人身上,一个是29军军长宋哲元,还有一个则是宋的政务处处长潘毓桂。

    历史给宋的评价还是很高的――抗日名将,称其军事和治理民生上都很有造诣,这话并不然。喜峰口之战,29军确实打出了骨气,打出了威风,那时,称宋哲元为抗日名将一点也不为过。但是从他进入察哈尔开始,这抗日名将的光环就有点失色了。

    不过,将宋及29军的成长史细细品读,倒不难理解他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转变。29军成军原大战后,就是被打残了的西北军的重糅合。正是因为经历过原大战,宋深深体会到了内战带给国家和人民的苦难,所以建军伊始,就明确提出“不打内战,枪口对外”的口号,并得到麾下诸将的一致拥护。其后,蒋委员长数次企图调29军南下剿共,都被宋以各种理由推脱。而正因为对蒋军阀混战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腕极其忌惮,所以宋对其掌舵的国民政府一直心存疑忌,这影响了他以后许多重要决策,也是察哈尔和北平主政期间与日本人虚与委蛇的主要原因。

    由于不是蒋的嫡系部队,29军组建初始,军费、装备方面遭到重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