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一场富贵?(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章 一场富贵?(上 (第2/3页)

使用过度并且年久失修,但是被严重磨损的路面表层下,露出来依旧坚固的基石和水渗不进的细密夯土,就诉说着昔年盛世时,王朝上下,所拥有的财力和技术。

    作为这些直道,最大的敌人不是岁月也不是行人商旅,而是附近的乡民,在失去了基本秩序和监管维护之后,他们会纷纷跑来,将这些看似坚实耐用的路基,想办法弄回到自己家里去修筑房屋或是邬堡墙寨。

    他们像是蚂蚁搬家一样,一点点将宽敞平整的大路,蚕食成越来越细的羊肠道或是深浅不一的路沟。。

    就如泰兴年间的中兴治世,所积累下来的诸多善政和盛世景观一般,除了那些个被分隔截断成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区域,多少在修补和使用的直道外。

    像邮传驿递文抄物流海河漕输之类的东西,都已经被庞勋之乱后,继续绵连了数十年战火和兵乱破坏,或是随着朝廷日益崩坏的权威和财计,日久失修荒废的七七八八,也今犹在东南沿海少数繁华大邑,和自成体系的岭南诸道,还有维持着最后一点旧观。

    上了直道后,速度总算加快了不少

    在精密计算下的所有物资都用光之前,沿着满是车辙和人马脚印的踪迹,我们终于抵达了这次长途行军的最终目的地。

    在人声马鸣,尘土飞扬的原野上,一个各种旗帜招展,刁斗森严,游骑巡曳,哨塔箭台林立而更加庞大的营地,耸立的酱色大旗,若大的一个“青”字,另十几面稍小一些的竖条旗上,则是诸位领军将的姓。

    其规模和气派,根本不是之前那个小破营地可比的,光是看上一眼,就足以让人热血沸腾,不能自己而尤然生畏。

    而据说,这个大营只是此次各路官军中,其中不是最重要的青州一路而已。然后头领将岸才对大多数人,宣布了这次助官军讨贼的使命和由来。

    这里就是,讨伐梁山贼的五州大营之一,没错,就是梁山贼。

    就像是同时空错乱的巧合性,同样有一群打着劫富济贫旗号的好汉,盘踞在这河南河北两道的河**界,管制混乱的之地,借助着河流改道出海形成数百里泊泽,与四周土团、官军周旋,从自处的打家劫舍,聚啸山林,最终演变成拥有动则攻陷州县的巨寇大擎。

    据说近年还得到海外乱党支援而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而变得周围军镇的心腹之患,甚至有一位驻留高唐县的观察使,公然被灭门在城中的府邸中,最终引得数位镇守使暂时放下纷争,五州镇军、团结、乡兵等地方势力的联合会剿。

    为此还颁布了,以发四乡之义士、豪杰。

    由于事先安排人联络过,作为可有可无,但是多一份力量有总比没有好,比较早主动来投的地方武装之一。

    我们当日从官军那里得到几百石杂粮,大多数是陈年的栗米和梁米,还有一些谷子和大豆,但丝毫不妨碍将岸他们就地开磨,蒸贴了一大堆饼子,美美大吃了成军以来的第一顿饱饭。

    然后就是一份地方签押的乡兵头目告身,算是协助官军作战的凭据,这让一心指望这谋场富贵的将岸有些大失所望,将部下聚集起来破口大骂了一番。

    然后又搜略了一些比较值钱的物件,低头哈腰的再到大营里去走了一趟,总算变成了一个旅帅,一个别将的诰身,但是签押的依旧是地方的刺史印,而非正规的兵部火符,只能算是比正官要第一头的权领。

    经过这一番折腾,

    最终到达这里,的只剩下一千一百七十一人,因为募集的当天晚上,就跑掉了几十号人,被马队一一抓回来后,按照四抽一的比例,活活打死,还有一半人因为熬不过鞭刑,而直接被丢弃在路边自生自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