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 (第2/3页)
生实习这两年学的多呢!”利医生自嘲道。
“啊!这辛辛苦苦上大学,这啥也没学会。”众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陈医生道,“别不相信。中医学院那帮子人真的如小利所说,学得都是重新编写的教材,基础理论都不怎么学的,一个基础理论专门开设博士课程。”
“那……那你们怎么看病啊!”
“就是……就是……”众人好奇道。
利医生苦笑道,“怎么看病,现在不是有那么多先进的机器嘛!还有化验之类的。”
他顿了一下接着道,“举个例子,来个一个患者我就问,‘哪里不舒服啊?’
患者回答:‘大夫,我是胃疼。’
我道:‘胃疼啊,好,你等一下啊。先去做个胃镜。’开好化验条子递给患者。
拿到化验结果以后,我才翻开书,跟查字典似的,开始找方子:‘查到了,好几十个方子呢,随便来个吧,得,就这个方,您回家试试吧,不好的话,下次来我再给您换个别的。’”
“噗……我的妈呀,你就是这么治病的。”黄依琳不客气滴说道,“难怪中医那么多庸医。”
利医生嘴角扯出一抹苦涩的笑意,却没有反驳,事实上大部分和他一样接受‘正统’教育出来的中医,多数都跟他一样的治病方式。
“不稀奇啊!这都是宋朝时留下的坏毛病,因为宋朝时人们特热衷于收集医方,连各任皇上都乐此不疲,比如宋太宗赵光义还没登基前就收集了一千多个药方了,登基后当然更方便了,命令下面把家里祖传的方子都献出来,多献还升官有赏,结果宋朝每出版一本方书收集的方子都上万。
当时上面的意思是想:看病简单点儿多好,干嘛把理论弄得那么麻烦呢?多印刷点儿医方,有什么病到里面一查,找到药方,按方吃药不就结了嘛。
心里想的是好意,但绝对没料到发展到后来可就满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这种坏毛病在那些庸医中一直流传到元朝。
中医哪有那么简单啊!”陈医生说道。“到了近代,你们也知道了中医式微,西医大行其道,生存就更艰难了。”
“现在国家不是开设了中医院校。”黄依琳说道。
“是啊!”众人的眼睛齐刷刷地看向利医生。
这就是教出来的医生。
利医生尴尬地挠挠头,“我知道我很差劲儿的。”他抬眼坚定地说道,“陈医生、方医生,我想留在农场,跟着你们学中医,拜您为师。”利医生站起来鞠躬不起。
“小利啊!你不是已经拜我为师了吗?”陈医生笑着说道,“我不是你的实习导师嘛!”
利医生又看向方默南,方默南眼也没睁道,“你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起来吧!傻小子。方医生让你留在农场了,不过能不能学到东西,就看你的悟性了。”陈医生拍着他的肩膀笑道。
“对了,在农场,你医院的工作怎么办。”姥姥问道。
“呵呵……”利医生尴尬地笑道,“我在医院几乎都没有病人,白拿工资怪不好意思的。”
“那你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