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14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14章 (第2/3页)

是不多。

    “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开始学中医了,还知道上医治未病。”严书记瞥了眼严广兴那吊儿郎当的样儿。眉头轻轻蹙起,又松开。

    “当然是……好奇呗!”严广兴差点儿说漏嘴了,是在得知父亲的病遍寻西医治疗无果后,他才开始啃难懂艰涩的中医书籍的。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严广兴笑着道。

    其实严广兴又是讲故事又是拽文,中心意思就是《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中医历来防重于治。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是位极重视治未病的医家,他比较科学地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他反复告诫人们要“消未起之患,治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他论治未病主要从养生防病和欲病早治着眼,所著《千金要方》中载有一整套养生延年的方法和措施,很有实用价值。

    “你小子,小时候可没见你这么用功的,看见文言文就头疼的主儿。”严书记调侃道。

    “爸,你接我老底儿。”严广兴不满的嚷嚷道,“爸,让南南给号号脉,咱防患于未然。”他接着说道,“爸!你别怀疑,要知道有志不在年高,今天上午李大牛被撞断三根肋骨,就是她在不手术的情况下,直接用双手就接骨、复位的。”严广兴颇有些炫耀的意思。.

    “可真是难为你了。”严书记道,“好吧,那就请小医生为我把把脉吧!”

    方默南起身,坐在了严书记的对面,伸出三根手指,“严大哥说得对,了解一下身体的情况,肯定没有坏处。”

    严书记不说话,他伸出一只胳膊,让方默南开始把脉。

    大约五分钟后,方默南收起架势,道:“严书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偷拍黑料吃瓜    催情春药商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