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三章 卖馒头(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第十三章 卖馒头(二) (第1/3页)

“***可真聪明,我家弟弟都五岁了,还不会数数呢”看着方默南十足的小大人这样,旁边的学生也跟着笑了起来。[]

    “那当然,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口哨嘟嘟叫;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扭一扭;9像勺来吃饭;10像筷加鸡蛋。”方默南一边说,还用手指数数。

    旁边的人听完后,想想很形象生动,便说道哇……在说一遍,让我记一下,回头教我。”“我弟弟……”

    其他学生家里有弟弟的,也让方默南在念一遍,记下来。

    有人认识姥姥,“莫大娘,你外孙女真聪明。”

    姥姥对他们的夸奖比卖馒头挣钱都高兴,笑得合不拢嘴。

    很快方默南她们带来的将近五十个馒头,一售而空。其他没买到的人,看着空空的大簸箩,“这么快就卖完了,还来吗”急切地问道。

    “来,还来。”方默南说道。

    姥姥看着他们遗憾的走掉,没说,她现在焦急的想,她到底买了多少多钱。

    方默南她们两个顶着秋老虎,满头大汗的急匆匆赶到家后,顾不上又渴又饿,更顾不上着梳洗一下,大门都没开,姥姥就在走廊下,急慌慌地把纸箱里的钱倒在小木桌上数了起来。

    总共一块两毛五,没算粮票,这么多,姥姥有些不敢,前前后后数了三遍,没。姥姥心情激动地掰起手指,嘴里喃喃自语扣除面粉多少钱,煤球钱,还有扣除杂七杂八的费用……纯利竟然有一块钱,这要是天天干一个月就是三十块钱。这比你小姨开的工资都多,而且这么一会儿馍馍就卖完了,数量上可以再多蒸一些,那么一天就不止这些钱了,这可能。”虽然只是偶然事件,但经不起细细的琢磨,姥姥头脑发热的想象着以后的美好生活。冷静、冷静这样家里阁楼上存得面粉也有了着落。南南妈别地本事没有,这两年没少往家里卖平价的面粉。

    要当时人们的工资水平也就二三十块钱,小姨是个临时工当时的工资才十几块,所以姥姥被她算得数目吓着了。愣在哪,久久都没回过神来。

    方默南把钱都收到纸箱里,冷静的想,第一天人们好奇的心理,所以才会有这么好的收获,而且上的起高中的家里多少有些家底,家长再穷也不会穷了学生,尤其是住校的,也得有孩吃饭的钱,再加上本来馒头的质量比公家的好,虽然贵个一两分,一些人也咬牙买了。过了开始的新鲜劲儿,销售就会下滑,她心里算算抛去成本,和不确定因素,一个月也能挣五、六十块钱,应该很轻松。

    现在看姥姥那股高兴劲估计不用方默南鼓动,她也会干下去。

    方默南想的是关键是后续的问题,这才是她该怎样说服姥姥能坚持下去。

    即使是在运动时代,私营经济也未曾全部禁绝,县城里也还是有一些摆摊糊口的无业人员。譬如图书摊、钟表修理摊、卖油炸食品摊、冰棍摊之类。

    现在时代不同了,可以正大光明的干,她们馒头对公家来说还是有优势的。

    八十年代初的个体户,八十年代末的股票,九十年代的房地产,二十一世纪的网络。这些都是最挣钱的。八十年代初摆个地摊都能发财,纵然有历史的原因,但大都不敢,八十年代末,原始股,买了就挣钱,可很多人不。

    要在八十年代,但凡做点,十之***,都会成为后人眼中,先富起来的那群人中的一员。多少人曾经感慨,生不逢时,或者懊悔白白过了下海的好时机。但在那个年代,干个体,确实是在大多数人眼中,是不务正业瞎折腾的玩艺儿。多数的从业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