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第819章 (第1/3页)
“四哥!那可是国家级的研究中心,一个个堪比国宝,你牛!苏联的计算机技术很棒的。”方默南竖起大拇指,“挖的不错,多多益善,不然便宜了洋鬼子!”她笑着说道。
“那当然参观莫斯科郊区的计算机中心,我专门去查了一下资料的。”叶老四莞尔一笑,不疾不徐地说道,“不是最先进的,我还不挖呢!
该机构作为苏联 科技委员会的直属部门,计算机研究中心早在二战结束后不久就建立起来的。
这里于70年代初研究新的高性能计算机,这就是elbrus的前身。当1973年第一台超级计算机诞生时,他们将这台计算机命名为elbrus音译为厄尔布鲁士山,是高加索山脉中的最高峰,苏联第一高峰,是俄罗斯民族力量与勇气的象征。
在elbrus-1型研制成功后受到了苏联各界的好评,总设计师为弗-谢布尔采夫,他当时是计算机结构教研室主任,因为这是苏联第一台完全采用集成电路技术的计算机,使用类似burroughs large systems系统采用的algol语言,性能可靠。而他要应用的就是苏联当时正在使用的一种计算机besm-6。
besm-6是当时苏联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由列别捷夫精密仪器与计算机工程研究所在1966年开始设计,1968年完成。直到1988年才停产,共生产了355台。该计算机采用晶体管设计,48个处理器,10m时钟频率,两个指令管线,控制单元和算术单元分开,16个数据缓存48位字。该系统实现了1 mflops性能。而当时最快的超级计算机cdc6600,达到3 mflops。系统内存采用15位寻址,最高可寻址内存空间32k字(1的字节)。虚拟内存系统允许扩大到高达128k字(768k字节)。
besm - 6曾广泛使用于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各种计算和控制任务。在1975年承担了阿波罗-联盟号对接计划中的联盟轨道参数数据处理任务,并为阿波罗飞船进行了30分钟同样的计算。”
叶老四像背书一样麻溜的背下来。这记忆里杠杠的。
叶老四顿了一下接着道。“那里很朴素,也很安静,地处莫斯科郊外,最初的时候只有四十几号人。随着苏联的经济在战后恢复和发展。尤其国际上计算机更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为了跟美国一较高下,老大哥可是下血本了,在资金、人力投入是越来越多。
尤其是近十年从事这一领域的精尖端科研人员更是海了去了。毕竟相比于其他的行业,这方面在工资和福利呃!还是有保障的。
我摸了一下底,在苏联全国大大小小的科研院所里,大约有十余万编程人员,仅在莫斯科的这家计算机中心,便有经验丰富的程序员将近三余人。
不过可惜的是,苏联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重硬件而轻软件,硬件开发人员的队伍有多庞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不止咱们挖墙脚,西方也在挖!那里就像是蜂蜜一样,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研中心、科技公司,闻风而动。”
“哎!说真的看的我都麻木了,不单是计算机,还有其他科研中心也是一样的惨!以往是重兵把守,现在哈!随便进!你们懂的哦!”叶老四不胜唏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