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三国时期的参考资料1 (第1/3页)
这些是三国时期的参考资料,小夜拿出来与读者大大们,和作者大大们共享,希望大家不要骂我凑字数哈。
投石车并不是刘晔明的,而是袁曹官渡相持的时候,袁绍军使用了大型攻城器械高橹,然后刘晔献计用投石车破高橹。三国演义里其实没有提到是刘晔明的。投石车后来经过马钧改进,得到进一步完善。
曹操官渡之战使用一种抛石车,因抛石时声音很大,所以命名为"霹雳车"。为史书早有记载的抛石装置资治通鉴:袁绍营堆土成山,建立高楼,向曹营射箭…曹操建霹雳车,用巨石攻高楼,一一摧毁。其原理是利用杠杆原理抛石来攻击敌方城池或城防设施和人员。南北朝后期展成一种舰用水上拍竿。隋灭陈的荆门水战,隋舰前后左右装有座巨大的拍竿,高可达五十尺,击沉**战舰十余艘,威力惊人。
古代早的炮是石字旁,顾名思义,一定与石头有关。这种石字旁的炮叫抛石机,是用几十人甚至上人拉动杠杆,将石头抛出去的作战器械。
早春秋时期,国就使用抛石机了。后来,唐朝孙思邈明了火药, 并逐渐用于军事。北宋年间,出现了突火枪,这是一种竹子做的管状火器,内安“子巢”,战时点燃火药,用火烧敌人。能够起到震撼敌人的作用。这种火器的出现,对近代火炮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曹操善用“石车”。官渡之战,曹军坚守营垒,“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营皆蒙楯,众大惧。太祖乃为石车,击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马钧研究石车并加以改进,“欲作一轮,县大石数十,以机鼓轮为常,则以断县石飞击敌城,使尾电至。尝试以车轮县瓴甓数十,飞之数步矣”。马钧对石车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抛射兵器的威力,但未获统治者采纳。这其实是非常可惜的。
关于马钧:
马钧
马钧,生卒年不详。字德衡,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人。出身贫寒,不善言谈,但极富观察思能力。魏明帝时,见当时织机五十条经线者有五十蹑脚踏操纵板,十条经线者十蹑,便将织机一律改为十二蹑,大大提高了功效。洛阳时,又明了排灌水车,名叫“翻车”。它利用流水作动力,可连续自动提水,操作方便,效率大增。他还研究制造出指南车,改进了诸葛亮的连弩,改进了攻城用的石车。他制造的“水转戏”以水为动力,以机械木轮为传动装置,使木偶可以自动表演,构思十分巧妙。由于他机械制造方面造诣颇深,当时被誉为“天下名巧”。
马钧字德衡。三国时曹魏人。生于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生卒年不详。机械学。
马钧少年游乐,未认识到自己的才华。当博士时,生活贫困,于是改进绫机,并因此而出名。后来,魏朝担任给事,同时研制机械。
他虽然一生不大得志,但刻苦钻研,设计制造出多种机械。绫是一种表面光洁的提花丝织品。曹魏时的旧织绫机上,为了织出复杂、精美的花纹图案,经线要分成几十组,每组经线由一“综”控制,每一“综”由一“蹑”操纵,因此,50综需要50蹑,60综需要60蹑。综控制着经线的分组、上下开合,以便梭子来回穿织;蹑是踏具。考虑到旧绫机“丧功费时”,即劳动强高、效率低,马钧重设计,把几十综的绫机,一律改为12蹑,从而简化了操作工序,降低了劳动强,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高效的式绫机传播到其他地区,被广泛采用,促进了国纺织业的展。
指南车至晚西汉时已出现,东汉时张衡再次制造,三国时已失传。马钧担任给事时,一天朝房里,与散骑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辩论,谈到了指南车。高、秦认为,古书上关于指南车的记载是虚构的。马钧则坚信古代有指南车,只要肯钻研,是可以造出来的。但他遭到了高、秦的讥笑和挖苦。马钧反驳说,空口争论,不如试制一下容易分清是非。于是,高、秦奏准魏明帝,下诏命马钧造指南车。经过钻研,他果然制造成功,以实际成果结束了这场争论。从此,全国都信服他的智巧。
据《后汉书?张让传》记载,东汉平三年公元186年,毕岚曾制造翻车,用于取河水洒路。马钧京城洛阳任职时,城内有地,可辟为园。为了能灌溉,他制造了翻车即龙骨水车。清代麟庆所著的《河工器具图说》记载了翻车的构造:车身用三块板拼成矩形长槽,槽两端各架一链轮,以龙骨叶板作链条,穿过长槽;车身斜置水边,下链轮和长槽的一部分浸入水,岸上的链轮为主动轮;主动轮的轴较长,两端各带拐木四根;人靠架上,踏动拐木,驱动上链轮,叶板沿槽刮水上升,到槽端将水排出,再沿长槽上方返回水。如此循环,连续把水送到岸上。马钧所制的翻车,轻快省力,可让儿童运转,“其巧倍于常”,即比当时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