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章 和平解决,以理服人 (第3/3页)
签署了条例。双方达成备忘录,吉安城的上层放弃特权,而珠江区域也尊重其旧的经济积累。
关于抄家和土地重新分配的事情,远华船员们也没有强硬的进行追究。因为贸易过程中,这些旧势力已经完全丧失资本。现存的产业在文明时代都是二三线的县城,现在随着人口大量的迁移,吉安城这些地段很快就会变成空巢。
自此,粤地城邦出现和平解决的案例,这个案例可以作为参考顺延到其他旧城邦。当然也不会存在让珠江区域继续被动讨价还价的情况了。这个案例将发送给其他城邦的上层,勒令其限时给出答复。
而这无需黄裕华这些激昂的成员来提醒。卫铿已经在动员战争机器了。
卫铿对历史的理解:新势力对旧势力的取代,即使是条件谈的好,大部分都默认了,但仍旧是要有几个自持实力强大的钉子户的。只有干死他们,才能彻底变革,而若受到了挫败,其他旧势力也不会就范。
……
当曾林带着谈判文书返回家中的时候,得到了曾龙牧的冷面应对,他对自己的儿子如此无斗志,气的破口大骂。
而曾林也确定,自己的父亲是老了,常年在吉安城的水泥堡垒中,自以为防御依旧坚不可摧,一点都不知道外面的时代变了。
曾龙牧的顽固并不会影响吉安城上层的最终态度。
在11月12日,统伐军,开始对北方抗拒光复的城邦,韶光城,进行了攻击。
韶光城似乎觉得自己在最北边,和珠江区域隔着大片的城区,尤其还隔着吉安城,统伐军不可能会舍近就远。
然而他们错了,整个珠江在这几年内后勤体系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封装的食物、弹药,还有各种居住用的营地钢管,全部都统筹计划好了,并且按照标准的货运箱打包好,并且在中途建立多个中转站,进行转运。整个货运乍一看复杂,但是在表单上全部清楚楚。数学的统筹规划,让运力最大效应的输出。
卫铿在这后勤上准备到了近乎多余浪费的程度,让绝命位面的领导都感觉到诧异:“这小子,看起来怎么越来越像美系作风。”要不是看到卫铿在生产上仍然艰苦朴素,就很怀疑卫铿的成分了。
12日抵达韶光城附近,以四辆战神坦克为先导,带着卫铿自造的装甲车将其关卡全部冲击下来。
从绝命位面来的履带坦克遇到了道路上的那些土墙障碍,丝毫没有阻力的碾碎了。整个韶光城在一天之内变成一座孤城。
12日下午6:23分。
此刻韶光城的城邦长,仍未死心,将机枪和火炮架设在城墙上,并且机械战兽们也在墙体上巡逻,试图依托坚固城墙坚守。并且口出狂言宣称要让卫铿这个怪物,在固若金汤的城墙下血流成河。
这种以武拒统的行为是可笑的,双方的军事代差已经拉开巨大的鸿沟,统伐军压根没有理睬这里的人。
直接将吨位五吨口径三百毫米的臼炮,部署到了前线一个海拔两百米的高地上。在13日一整个上午完成了火炮的固定后,启动柴油机的绞盘让两百公斤的弹头装入上扬的炮口中。
所有人按照条例躲到一边的防冲击波区域待命,由炮兵长拉线点火。
随着开火的咆哮,统伐军隔着老远双手闭耳,仍然脑壳被震的发颤,韶光城的人则是听到了弹头下落的尖啸。
“丢~~~~”弹头落在了城墙上,紧接着是城墙上不可承受的声光效应,十五米高的碉楼瞬间消失了。大量砖块飞射,让周围几百米内幸存的人类满是尘土和血液。
第一炮结束后立刻用蘸水拖把给炮膛降温,五分钟后,开始了第二发炮弹的装填,这一次是炸城门。这个宏伟的金属大门,随后就变成了破碎的钢铁碎片。
然后按照操炮条例,则是可以发射第三枚弹头。随后就是进行冷却。静待炮膛中的热气三开。
三发炮弹结束后,这个城堡显而易见出现了巨大的缺口,部分没来得及逃走的机械战兽也随着冲击波,变成残骸混杂在砖瓦中。
在这个冷却时间,卫铿一边调集坦克部队防止敌人突袭火炮阵地,一边盘算着手上剩下的二十四枚炮弹,还要打击哪些重要目标。
然而韶光城在这时投降了,一行人趁着火炮间歇举着白旗跑了出来。
其实卫铿第一炮就把他们的士气炸没了。如果当时统伐军劝降其实就可以了。
奈何卫铿不敢相信一炮就能以理服人。觉得对面叫嚣的那么狠,不至于那么脓包,或许应该再挨着两轮,意思意思。
结果后面两枚炮弹根本没让韶光城内有机会组织投降,做白旗的床单都没来得及找。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