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 知青的住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一章 知青的住处 (第3/3页)

青们根据名单,一批批被接走,分在不同的生产队。

    高石庄分得五名知青,三男两女。

    其中一个叫顾莉雅,村里专门针对她的事迹做了宣传。

    她是第一批下乡的知青,后来被推荐去了阜阳专科学校学医。

    本以为她会就此离开,回到上海。

    结果两年后毕业,她自告奋勇地向学校提出,“不拿工资,要公分。”

    继续回到农村插队落户。

    据说这次回来,将会在生产队建立起一个卫生室,组织当地的“赤脚医生”,将奔走在农村广阔的土地上,为广大的贫下中农治病。

    喜儿对这个有想法的女孩子很好奇,拉着哥哥跑到人群的前面,就是为了见见这个传说中的人物。

    曾经听前世的爸爸唱过一首曲子,喜儿印象特别深,此时放在顾莉雅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赤脚医生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啊,一颗红心暖千家,暖千家。”

    “赤脚医生向阳花,广阔天地把根扎,千朵万朵红似火,贫下中农啊,贫下中农人人夸,人人夸。”

    除了顾莉雅,高石庄生产队还有另外一个女孩子,叫刘爱玲。

    喜儿觉得她长得特别像歌曲《小芳》里的那个姑娘。

    一双美丽的大眼睛,两条乌黑的长辫子,这种漂亮特别符合淮北农村人的审美标准。

    看群众的眼睛就知道,尤其是未婚男青年,那神色恨不得黏在人家身上。

    喜儿转头看了一下张逸和周诚,发现他们注意力完全不在这上面。

    而是眼光灼灼地盯着一个知青手中的吉他。

    不是说饱暖才思yin欲吗?

    正胡思乱想,大队书记高庆已经带着知青走很远了。

    看着他们背上的灰色毛绒毯,蓝红格子的被褥,网兜着一堆生活用品。

    身后的一帮女人,各种羡慕嫉妒恨呐!

    要知道这时候,一床毛绒毯不光要七块五角钱,更要有票才能买得到。

    而农村一个壮劳力,秋收时拼死拼活累一个月,都未必能挣得到七元五角钱,更别说工业票。

    看来每个人眼中,看到的都是自己内心最渴望的。

    喜儿这一刻,对人性又有了新的认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