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第6章 明白的太晚了 (第1/3页)
二弟带走超华到学校住,解决了燃眉之急,又得到娘家送来的一口袋麦子,孙老万夫妇振作起来,两口子商定,不再为分家不公,而萎靡不振,应该趁着孩子还小,他们年轻,多为孩子干些实事。
“既然二弟让超华到学校住,那咱就把娃供给成有出息的人。”两口意见一致,要把超华培养成才。
超华所在的学校,它的名字叫新庄学校,初建是为小学,到今天已有六十年的历史,据二弟(也就是超华二叔)讲,是由五间大庙改建而成,那是只开设小学前三个年级,二弟的启蒙教育就在这里。
解放以后,学校扩建成初中,七五年、七六年还承担了两届的戴帽子高中教学。
学校有约500名学生,公办教师大约6个,民办占多数,大约有12名,承担了附近五个村庄的孩子们教学任务。
二弟平时住校,周末在家住一晚,办公室有张桌子,一个小炕,虽然小点,但也能让孙超华有个睡觉的地方。
不知不觉,孙老万靠生产队分的红薯粉条,拉到五十里以外的河北换成玉米,支撑着一家六口人生活,分家所得的小麦舍不得吃,留着建房子招待帮忙的乡党。
生活虽然艰辛,但却无兄弟矛盾烦心,孙老万特别不愿看到,三弟那阴阳怪气的嘴脸。
两年以后,也就是一九七四年,孙老万申请了一院桩基,尽管宽只有两丈七尺,俗称小三间,且是生产队过去的沃粪池坑,要把它建成可以建房的庄地,并非是容易的事。
在乡党亲戚的帮忙下,用30辆的人力架子车,经过半个多月拉土添土,才做好桩基,尽管桩基比隔壁低两尺,但毕竟做出了一个像样的院子。
岳父带着一群匠人,给备好了木料,建起了三间一边倒的土坯房子,里边有两间屋子,可以安置孩子们。
这一年,孙超华十五岁,还住在学校,孙超群十二岁,与孙老万两口子住,孙大妮九岁,孙小妮三岁,住在一间。
孙超华非常懂事,跟二叔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