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3/3页)
的典簿。
江逸宁本不想遵从,却意外结识了凌书瑜,又在机缘巧合之下与对方结为至交好友,这便成了他还愿留在大理寺任职的原因。
“下官没有世子爷这样的身份地位,自然是不敢的,所以一得空便马不停蹄赶来处理公务了。”凌书瑜早已对他的玩笑习以为常,轻松回怼道,“其实我与颜小姐踏青去了。”
“什么?”江逸宁立马直起腰身,其速度之快,活像被针扎了般,“你这重色轻友的家伙!为何不叫我?!”
“临时决定,未来得及通知世子,实在抱歉。”凌书瑜嘴上说着抱歉,面上却连一丝歉疚都看不到,实在让人怀疑他的诚意。
江逸宁却不再计较了,似乎对他的“示弱”很满意,扬起下巴道:“行吧,原谅你了。也就本世子大度,倘若换了旁人,能这般轻易原谅你?”
“是,世子英明。”凌书瑜漫不经心地回道,并不把他的话放在心上。
“大人,属下有要事禀报。”凌风叩门道。
自任大理寺少卿后,为便宜行事,凌书瑜将凌风招进大理寺做了协缉。
待获得准许,凌风立即推门进屋,步履匆忙道:“据暗线报,那些闹事之人已被尽数释放,但目前还并未查出他们之间有何关联。”
闹事之人,说的是以逃避选秀为由头趁机作乱的人。
在霁朝,庶民触犯律法是直接由刑部关押处罚,而朝臣犯法则是在刑部审理案件之后,由刑部将其与审理结果一同移交大理寺,由大理寺复审并作出最终处决。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当情节较为恶劣时,不论所犯之人是何身份,均由大理寺处理判决。
当初作乱之人不在少数,且在城中各大街均有分布,看上去并没什么共同之处,但凌书瑜直觉此事不简单,只不过此次处罚罪民是在刑部职权范围内,他不便插手。
“此时风头未过,没点动静也实属正常,让人继续盯着便好。”凌书瑜对此早有预料,平静地道。
凌风应下,随后又道:“还有一事。虽然胡长史至今仍下落不明,但关内暗线发现了张州丞的踪迹。”
当年两国交战之际,还发生了一件大事——中鹿关太守被指通敌叛国,卒于狱中。然战后,曾在他底下做事的几位幕僚皆离奇失踪,最先消失的便是那位胡长史。
“看来得麻烦江典簿替我跑一趟卷宗阁了。”
江逸宁闻言不悦:“这事都过去这么久了,况且陛下早已下令停查,你怎的还没放弃?”
此案不仅牵扯甚广,还伴随着一系列诡谲之事,引得人心惶惶。
原先奉命参与调查的几批官员,除凌书瑜外,均无一生还。后来钦天监经过占卜,又推断此为大凶之兆,皇帝便下了命令停查此案。
“此案疑点颇多,这其中或许另有隐情。不管结果如何,我都必须查清楚,还世人一个真相。”
“倘若他是被冤枉的,那又如何?你是要冒着被砍头的风险替他正名吗?”江逸宁面露愠色,语气也越发不善,“你别忘了王大人是怎么死的,而你又是怎么死里逃生的。”
他口中的王大人,便是前任大理寺少卿王溪。
凌书瑜静默良久,才道:“正因为王大人已经亡故,我才要继续查,既然我接替了他的位置,就要替他完成生前未尽之事。”
这回轮到江逸宁沉默了。
他知道凌书瑜心有伟业,却也知道这条路荆棘丛生,稍一不慎,很可能就落得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尽管他平时总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但一想到这儿,还是忍不住心里犯怵,于是道:“可倘若丢了性命,你又该如何实现你心中的大道?”
“这可不像我认识的世子,”凌书瑜见他这样反而笑了,“若面对每桩案子都畏畏缩缩,又谈何大道?”
他靠着椅背,回想起了往事:“恩师常教导我——人这一生,最大的价值便是死于理想高台。现如今我身居要职,自然希望能不负恩师教诲。”
江逸宁定定地注视着他,突然想起当初愿意和与他结交,就是因为欣赏他的人品与志向,索性不再相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