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Chapter4 (第3/3页)
缓地说:“选择对象,想找个长相漂亮的是人之常情。对于漂亮的定义不是只有父母给予的外貌就够了,还有一个人的内涵与修养。”
“如果学识不足,一开口就漏了怯,两个人聊不到一起去。如果性情不佳,相处时间一长就矛盾丛生。母亲,您如此疼爱孩子,肯定不会愿意她们婚后不幸。”
布兰度多费口舌,其实根本不是从给姐妹找对象出发,那就是应对班纳特太太的话术。
原著中,莉迪亚与乔治·韦翰私奔。
这个世界与书中描述出入甚大,谁也说不清故事中的相遇是否还会出现。如今,莉迪亚仅仅十二岁,也谈不上立刻上演原本的故事线。
布兰度却很清楚有些教育要排上日程,不能放任班纳特太太继续对小女儿溺爱偏心。
除非莉迪亚的运气爆表,一辈子只遇上品格高洁的人。否则她不遇上性情卑劣的乔治·韦翰,也极有可能被另一个徒有外表的男人所骗。
现在更改对莉迪亚教育方式,或许还来得及。
不过,布兰度没打算包揽万事。
与班纳特一家没有深厚情感基础,就是为了结借尸还魂的因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罢了。
她无所谓姐妹们嫁或不嫁,而希望给五人提供多一些选择。在这个混乱变革时代,她们能通过变通的方式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给五姐妹请家庭教师拓宽视野是第一步,让她们先熟悉一下学习气氛。
帮助她们发掘出某些兴趣爱好,假如有人愿意深入学习或发展成某种职业独立赚钱,就为其提供相应的支持。
今天要先定下基调,让班纳特夫妇表达明确支持,否则之后容易出现扯皮冲突。
至于五姐妹最终改变与否,就连亲生父母也无法左右,凭什么要另一个人承担所有责任。
班纳特太太想了想,女儿们的运气可能与自己不一样,找不到类似班纳特先生这样愿意给钱、不对妻子做出过多要求又不乱搞事的丈夫。
既然布兰度是为姐妹们好,作为母亲没道理不支持。这就一锤定音,“那就让她们多学一些。”
另外的小心思就不必说出来。
班纳特太太心里有一笔账。她的生活开销、女儿们能获得多少嫁妆,原本由班纳特先生出钱。
刚刚听到议会改革,有钱的方式与渠道变了,班纳特家的未来财富多寡要靠布兰度。
换句话说,一家人的生活保障不只依靠班纳特先生,更依靠布兰度。
她有种直觉,比起二十几年无条件给钱的丈夫,不在身边长大的布兰度不可能由着家人们的性子来。
班纳特先生看着这一幕,妻子在三言两语间被布兰度拿捏住,而远在朗博恩的孩子们还不知道学业即将加重。
自己也不可能继续躲懒,比如刚刚布兰度提到送给玛丽的那些书,导读解惑的任务必落在自己头上。
人到中年,还要被孩子安排了事情做。
班纳特先生无法克制地有点小郁闷,不愿“罪魁祸首”清闲,故意问:“话说回来,布兰度,你有什么学习计划吗?”
布兰度轻描淡写地说:“明年去剑桥读书。”
班纳特:听听!这语气仿佛去酒吧买酒一定能买到,过于理所当然了吧?
即便这两年休谟来信时一直赞扬布兰度在学习上的天赋极高,但还是叫他没有真实的震撼感。
这会,班纳特先生有些不信,他反问:“为什么不选牛津?”
布兰度:“剑桥距离朗博恩更近。”
这个理由成功地把班纳特先生噎住了。
班纳特太太若有所思,随即恍然大悟。
问丈夫:“我懂了!你年轻的时候没去牛津与剑桥读书,是因为不喜欢吧?”
空气突然安静。
班纳特先生:痛!
仿佛背后被猛扎一刀。
他怎么就忘了沉默是可贵的品质,为什么要多嘴,这不就中了自己扔出去的回旋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