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三章 过审和新作品的腹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三章 过审和新作品的腹案 (第2/3页)

    “你说的是那篇《李十三推磨》吧。”老人拿起最上面那篇稿子,“孟国伟已经给我提过来,很不错,写得相当好了。”

    “怎么,有问题?”

    “没问题,就是和我们杂志的风格……”朱胜昌突然反应了过来:“主编,您的意思是这篇稿子过了?”

    秦昭阳沉吟片刻,赞赏道:“虽然文笔之中略微还有一丝稚嫩,不过文章的整体结构还有叙事方法都非常出色,作品的质量也非常出众,我看这篇稿子完全可以用嘛!”

    秦昭阳现在是编辑部的副主任兼主编,在稿件选用上不能说是一言堂,但至少是占了决定性作用的。

    见他表态支持这篇稿子可以发表,朱胜昌心中的担心尽去,展颜一笑,“很好,主编说得好啊!”

    姜玉楼的稿子通过了《当代》杂志编辑部的审核自然是个好消息,不过他现在还不知道这些。

    尽管他对自己这篇稿子的质量十分有信心,但是文学作品这种东西,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假如被审稿编辑给刷下来他也不觉得稀奇。

    就像之前提过的,如今正是国内文学杂志百花齐放的年代,《当代》没有通过的话,大不了花些时间再找一本杂志投稿就行了,反正纵然一个编辑走了眼,总不能全国的文学编辑都看走眼吧?

    你说风格不符合?

    总有欣赏这种风格的杂志。

    因此,他从来没有担心过。加上家里经济上还算宽裕,不说小康吧,总也饿不着他。

    投稿后,姜玉楼已经开始思考第二部小说该写什么了。

    脑海里的故事太多了,选择也太多了,一时之间,他也没有想好该写什么类型的小说。

    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先锋文学……

    各种类型的文学体裁粉墨登场,让人有种应接不暇的感觉。

    这些能不能写?

    能写。

    但是,他又不想写。

    因为他不想做追赶潮流的人,更想做开启潮流的人。

    比如说黄土文学,他虽然做不了开创者,但是做个发扬者,开拓者似乎也不错。往小了说,他是不忘本,心怀家乡,往大了说,他这是为往圣继绝学。

    他一个土生土长的陕地人,农村泥腿子,写什么伤痕文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