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读书人的事儿,怎么能叫抄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章 读书人的事儿,怎么能叫抄呢? (第3/3页)

容易。

    他要做的是在脑海中的万千丛书中,找出一本适合这个年代,并且容易上手的书。一来可以让他练练手,二来呢,也要符合他当前的人设。

    毕竟他现在就一个高中生,要是突然写出一本大作出来,属实有点耸人听闻了。

    写什么好呢?

    就在他发愁的时候,想到了村里老人给他讲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李芳桂,是陕地蔺店乡人。他念书苦读一门心思为科举高中,一路苦苦赶考直到五十二岁皆不如愿,失望之后便不想再跑那条路了,于是偶然间开始了戏曲创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自五十二岁弃仕途试笔写戏的十年间,先后创作了八部本系和两部折子戏,通称十大本:《春秋配》、《白玉钿》、《火焰驹》、《万福莲》、《如意簪》、《香莲口》、《紫霞宫》、《玉燕钗》,《四岔》和《锄谷》是折子戏。

    这些戏本中的许多剧目,随后几乎被中国各大地方剧种改编演出过,经近二百年而不衰。后人将《万福莲》改编为《女巡按》,大获好评更热演不衰。

    晚年时,李芳桂由于影响太大,不符合清朝的统治思想,被清廷通缉,继而被气死。

    其人的一生堪称传奇,但是在外界并不为人所熟知,很有改编的价值。

    最重要的是,国内有一位大作家也从李芳桂的事迹中摘选了一段,写了一篇短篇小说,还因此获了奖。

    那位大作家叫陈中实,那篇获奖的短篇小说当年刊登在《人民文学》,小说的名字叫《李十三推磨》,这篇小说当年更是荣获“茅台杯人民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而且,写这篇小说的时候,陈中实的《白鹿原》已经出版,可以说正处在创作的巅峰期,笔力毋庸置疑。

    这篇小说他曾经看过,内容虽然记不太全,但是大致内容还是知道的。

    如果以李芳桂的故事为蓝本,确实很适合练手。

    想到这里,姜玉楼找出一本没有写过字的本子,在封面上写了《李十三推磨》五个大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